卷第三百七十一 精怪四

    卷第三百七十一 精怪四 (第2/3页)

风来犹得学龙吟。"最后一个人肥胖粗矮,鬓发垂散,他吟诵说:"头焦鬓秃但心存,力尽尘埃不复论。莫笑今来同腐草,曾经终日扫朱门。"姚康成不觉失声叫了一声好,对他们的诗表示赞美,然后推开门进去找他们,但是这些人都不见了。等到天亮,姚康找来驿站的官员询问那几个人的来历。官员回答:"近来没有这样的人。"姚康成怀疑他们是鬼魅,于是便寻找他们的踪迹。看见有一柄烧水烫酒用的铫子,一管破笛子,一把秃头扫帚。姚康成不想伤害他们,就叫人将他们分别埋了。



    ----------------------------------------



    马举



    马举镇淮南日,有人携一棋局献之,皆饰以珠玉。举与钱千万而纳焉。数日,忽失其所在。举命求之,未得。而忽有一叟,策杖诣门,请见举。多言兵法,举遥坐以问之。叟曰:"方今正用兵之时也,公何不求兵机战术,而将御寇仇。若不如是,又何作镇之为也?"公曰:"仆且治疲民,未暇于兵机战法也。幸先生辱顾,其何以教之?"老叟曰:"夫兵法不可废也,废则乱生,乱生则民疲,而治则非所闻。曷若先以法而治兵,兵治而后将校精,将校精而后士卒勇。且夫将校者,在乎识虚盈,明向背,冒矢石,触锋刃也。士卒者,在乎赴汤蹈火,出死入生,不旋踵而一焉。今公既为列藩连帅,当有为帅之才,不可旷职也。"举曰:"敢问为帅之事何如?"叟曰:"夫为帅也,必先取胜地,次对于敌军。用一卒,必思之于生死。见一路,必察之于出入。至于冲关入劫,虽军中之余事,亦不可忘也。仍有全小而舍大,急杀而屡逃。据其险地,张其疑兵。妙在急攻,不可持疑也。其或迟速未决,险易相悬,前进不能,差须求活。屡胜必败,慎在欺敌。若深测此术,则为帅之道毕矣。"举惊异之,谓叟曰:"先生何许人?何学之深耶?"叟曰:"余南山木强之人也。自幼好奇尚异,人人多以为有韬玉含珠之誉。("誉"原作"举",据明抄本改。)屡经战争,故尽识兵家之事。但乾坤之内,物无不衰。况假("假"字原空阙,据明抄本补。)合之体,殊不坚牢,岂得更久耶?聊得晤言,一述兵家之要耳,幸明公稍留意焉。"因遽辞,公坚留,延于客馆。至夜,令左右召之,见室内唯一棋局耳,乃是所失之者。公知其精怪,遂令左右以古镜照之,棋局忽跃起,坠地而碎,似不能变化。公甚惊异,乃令尽焚之。(出《潇湘录》)



    【译文】



    马举镇守淮南的时候,有一个人携带一个镶嵌着珍珠宝玉石的棋盘献给他。马举给了那人很多钱把棋盘收下了。过了几天,棋盘忽然不见了。马举叫人寻找,但没有找到。一天忽然有一个拄着拐杖的老头来到门前求见马举。老头谈论的大多是兵法,马举坐在离他很远的位置询问他。老头说:"当今正是用兵的时候,你为什么不研究战略战术呢?你要防御敌寇的入侵。若不这样,你镇守此地又有什么作为呢?"马举说:"我忙于治理疲弱的百姓,没有时间研究兵法战策,幸亏先生屈尊赶来,你有什么指教呢?"老头说:"用兵的法度和策略不可松懈和废止,荒废了就会产生混乱,混乱会导致人民贫困疲惫,那时候再去治理就困难了。何不先来治兵呢?治兵以后将校精干,将校精干以后士兵勇敢。作为将校,重要的在于能够识别虚实,明辩人心的向背,敢于冒险冲锋,拼杀格斗。而士兵呢,要不怕赴汤蹈火,出生入死,不临阵逃跑。现在您既然位列藩镇,身为主帅,就应具备帅才而不可失职。"马举说:"那么主帅应当干些什么呢?"老头说:"做主帅的,一定要首先夺取有利地势,其次是对付敌军。使用一名士兵,一定先考虑他的生死;遇见道路一定要先想好进退。说到破关打阵,以及军中的其事情,也都不可忽视。还有为了保全一小部分,反而损失大部,急躁杀敌反而屡次失败的情况。占据险要的地势,布置疑惑敌人的兵力。妙在急速进攻,不可疑心过重或犹豫寡断。强弱险易相差悬殊无法前进时,要寻求退路,保存力量。骄兵必败,不可轻敌,如果深刻地领会掌握这些原则,便是具备了作主帅的知识。"马举非常惊奇,问老头说:"先生是哪里人?为什么有这么高深的学问呢?"老头说:"我是南山的倔强人,自幼就喜欢标新立异,人们都认为我胸怀韬略,口含珠宝。因为我屡经战事,所以熟悉用兵之法。但是天地之间,事物没有不衰败的,况且乌合之众,很不牢固,怎么能长久呢?我们见面所说的,都是用兵打仗的要点,希望能够引起您一点注意。"说完就要告辞,马举坚决挽留,把他请到馆驿休息。到了晚上,马举叫左右的人去请老头,只看见室内有一个棋盘,就是丢失的那个。马举知道它是精怪,就命令左右的人用古镜照它。棋盘忽然跳起来,落到地上摔碎了,好象不能变化了。马举很惊异,命令人把棋盘碎块烧光。



    ----------------------------------------



    吉州渔者



    吉州龙兴观有巨钟,上有文曰:"晋元康年铸。"钟顶有一窍,古老相传,则天时,钟声震长安。遂有诏凿之,其窍是也。天祐年中,忽一夜失钟所在,至旦如故。见蒲牢有血痕并焄草,焄草者,江南水草也,叶如薤,随水浅深而生。观前大江,数夜,居人闻江水风浪之声。至旦,有渔者,见江心有一红旗,水上流下。渔者棹小舟往接取之,则见金鳞光,波涛汹涌,渔者急回。始知蒲牢斗伤江龙(出《玉堂闲话》)



    【译文】



    吉州龙兴观有一口巨大的古钟,钟上铸有一行字:"晋元康年铸造。"大钟顶上有一个洞,相传是武则天的时候,钟声震动长安,于是武则天命令凿坏它,大概就是这个洞了。天祐年的一天晚上,大钟突然丢失,第二天早晨又回到原处。但是钟上所铸的神兽蒲牢身上有血迹并挂着焄草。焄草是江南一带的水草,叶象薤草,随着水的深度而生长。居住在龙兴观前长江边上的人们,有几天夜里都听到江水风浪的巨大响声。一天早晨,有一个渔人看见江心有一杆红旗,从上游飘下来,打鱼的人划着小船去取红旗,看见浪涛汹涌的水中鳞片闪着金光,打鱼的人急忙掉船回来。这才知道是神兽蒲牢咬伤了江龙。



    ----------------------------------------



    凶器上



    梁氏



    后魏洛阳阜财里,有开善寺,京兆人韦英宅也。英早卒,其妻梁,不治丧而嫁,更纳河内向子集为夫。虽云改嫁,仍居英宅。英闻梁嫁,白日来归。乘马,将数人,至于庭前,呼曰:"阿梁,卿忘我也。"子集惊怖,张弓射之,应箭而倒,即变为桃人。所骑之马,亦化为茅马。从者数人,尽为蒲人。梁氏惶惧,舍宅为寺。(出《洛阳伽蓝记》)



    【译文】



    后魏洛阳阜财里,有座开善寺,原来是京城人韦英的住宅。韦英很早就死了,他的妻子梁氏没有办理丧事就改嫁了,接纳黄河西的向子集为丈夫。虽说她已改嫁,但仍然居住在韦英的房宅里。韦英得知梁氏改嫁,在一天白天,带领几个人,骑着马赶回来。韦英到院门外高喊:"阿梁,你忘了我啦!"向子集惊慌害怕,拉开弓用箭射韦英。韦英中箭倒地,变成了桃木人。骑的马变成了茅草马。跟随的几个人也都是蒲草扎的。梁氏害怕,舍弃房宅捐作寺院。



    ----------------------------------------



    曹惠



    武德初,有曹惠为江州参军。官舍有佛堂,堂中有二木偶人,长尺余,雕饰甚巧妙,丹青剥落。惠因持归与稚儿。后稚儿方食饼,木偶引手请之。儿惊报惠,惠笑曰:"取木偶来。"即言曰:"轻素自有名,何呼木偶?"于是转盼驰走,无异于人。惠问曰:"汝何时物,颇能作怪?"轻素与轻红曰:"是宣城太守谢家俑偶。当时天下工巧,皆不及沈隐侯家老苍头孝忠也。轻素、轻红,即孝忠所造。隐侯哀宣城无常,葬日故有此赠。时素圹中,方持汤与乐夫人濯足,闻外有持兵称敕声。夫人畏惧,跣足化为白蝼。少顷,二贼执炬至,尽掠财物。谢郎持舒瑟瑟环,亦为贼敲颐脱之。贼人照见轻红等曰:'二明器不恶,可与小儿为戏具。'遂持出,时天平二年也。自尔流落数家。陈末,麦铁杖犹子将至此。"惠又问曰:"曾闻谢宣城("宣城"原作"康成",据明抄本改。)婚王敬则女,尔何遽云乐夫人?"轻素曰:"王氏乃生前之妻,乐氏乃冥婚耳。王氏本屠酤种,性粗率多力,至冥中,犹与宣城不睦。伺宣城严颜,则磔石拄关,以为威胁。宣城自密启于天帝,许逐之,二女一男,悉随母归矣。遂再娶乐彦辅第八女,美姿质,善书,好弹琴,尤与殷东阳仲文、谢荆州晦夫人相得,日恣追寻。宣城常云:"我才方古词人,唯不及东阿耳。其余文士,皆吾机中之肉,可以宰割矣。"见为南曹典铨郎,与潘黄门同列,乘肥衣轻,贵于生前百倍。然十月一朝晋宋齐梁,可以为劳,近闻亦已停矣。"惠又问曰:"汝二人灵异若此,吾欲舍汝如何?"即皆言曰:"以轻素等变化,虽无不可,君意如不放,终不能逃。庐山山神,欲取轻素为舞姬久矣,今此奉辞,便当受彼荣富。然君能终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