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百六十四 水族一

    卷第四百六十四 水族一 (第3/3页)

舐吃了。



    ----------------------------------------



    鲵鱼



    金(宋乐史《太平环宇记》卷一六二“金”作“全”)义岭之西南,有盘龙山,山有乳洞,斜贯一溪,号为灵水溪。溪内有鱼,皆修尾四足,丹其腹,游泳自若,渔人不敢捕之。《尔雅》云:“鲵似鲇,四足,声如小儿。”金商(《太平环宇记》卷一六二“金商”作“今高”。)州溪内亦有此鱼,谓之魶鱼。(出《岭表录异》)



    【译文】



    金义岭的西南方,有座盘龙山,山上有个钟乳石山洞,洞里斜着贯穿着一条溪水,人们称之为灵水溪。溪内有鱼,全都是长尾巴四只脚,它的腹部是红色的,自由自在地游泳,渔人不敢捕捉它。《尔雅》里说:“鲵鱼象鲇鱼一样,四只脚,叫声象小孩一样。”金商州的溪水里也有这种鱼,把这种鱼叫做魶鱼。



    ----------------------------------------



    比目鱼



    比目鱼,南人谓之鞋底鱼,江淮谓之拖沙鱼。《尔雅》云:东方有比目鱼焉,不比不行,其名谓之鲽。状如牛脾,细鳞紫色,一面一目,两片相合乃行。(出《岭表录异》)



    【译文】



    比目鱼,南方人叫它鞋底鱼,江淮一带的人叫它拖沙鱼。《尔雅》上说:东方有一种比目鱼,不是一对不能行走,名叫鲽,样子象牛的脾脏,长细鳞,紫色,只有一面有一只眼睛,两条鱼相合才能行走。



    ----------------------------------------



    鹿子鱼



    鹿子鱼,頳色,其尾鬣皆有鹿斑,赤黄色。《罗州图经》云:“州南海中有洲,每春夏,此鱼跳出洲,化而为鹿。”曾有人拾得一鱼,头已化鹿,尾犹是鱼。南人云:“鱼化为鹿,肉腥,不堪食。”(出《岭表录异》)



    【译文】



    鹿子鱼,是红色的,它的尾巴和小伷都有梅花鹿一样的斑点,斑点是红黄色的。《罗州图经》上说:“罗州南面的海里有块陆地,每到春夏时,这种鱼跳上陆地,变成鹿。曾经有人拾到一条这种鱼,头已经变成鹿,尾巴还是龟尾巴。”南方人说:“鱼变成鹿,肉有腥气,不能吃。



    ----------------------------------------



    子归母



    杨孚《交州异物志》云:“鲛之为鱼,其子既育,惊必归母,还其腹。小则如之,大则不复。”《潘州记》云:“鱼昔鱼长二丈,大数围。初生子,子小,随母觅食,暮惊则还入母腹。”《吴录》云:“鱼昔鱼子,朝出索食,暮入母腹。”《南越志》云:“暮从脐入,旦从口出也。”(出《感应经》)



    【译文】



    杨孚的《交州异物志》上说:“鲛这种鱼,它的幼鱼长成以后,受惊便回到母亲身边,回到母亲的腹中去。小时如此,大时就不这样了。”《潘州记》上说:“鱼昔长二丈,大有好几围。刚刚生下幼鱼,鱼很小,跟着母亲找食吃,突然受惊就回到母亲的肚子里。”《吴录》说:“鱼昔鱼的幼鱼,早晨出去找食吃,晚上回到母亲的肚子里。”《南越志》上说:“(鱼昔的幼鱼)晚上从(母亲的)肚脐进去,早晨从(母亲的)口中出来。”



    ----------------------------------------



    鲋鮧鱼



    鲋鮧鱼,文斑如虎。俗云,煮之不熟,食者必死。相传以为常矣。饶州有吴生者,家甚丰足,妻家亦富。夫妇和睦,曾无隙(“隙”原作“戏”,据明抄本改。)间。一旦,吴生醉归,投身床上,妻为整衣解履,扶舁其足。醉者运动,误中妻之心胸,其妻蹶然而死,醉者不知也。遽为妻族所凌执,云(“云”原作“去”,据明抄本改。)殴击致毙。狱讼经年,州郡不能理,以事上闻。吴生亲族,惧敕命到而必有明刑,为举族之辱,因饷狱生鲋鮧。如此数四,竟不能害,益加充悦,俄而会赦获免。还家之后,胤嗣繁盛,年洎八十,竟以寿终。且烹之不熟,尚能杀人,生陷数四,不能为害,此其命与?(出《录异记》)



    【译文】



    鲋鮧鱼,身上的纹理和斑点象老虎一样。俗话说:“煮不熟的鱼,吃了必死。”传说中认为这是很平常的。饶州有个吴生,家里很富裕,妻子家也富足,夫妻之间很和睦,从来没有隔阂。有一天,吴生喝醉酒回到家里,横身躺在床上,妻子替他脱下衣服和鞋子,抬起他的脚,吴生的脚乱动了一下,无意中踢中了妻子的心胸部位,他的妻子跌倒地上就死了,吴生喝醉了一点也不知道。他很快被妻族的人凌辱捆绑起来,说妻子是被吴生殴打而死的,关到狱中打了一年的官司。州里和郡里不能处理,把事情报到朝廷,吴生的亲族,害怕皇上的命令下来一定有明确的刑罚,成为全族人的耻辱,因而给关在监狱里的吴生吃鲋鮧鱼。一共吃了四次,竟然不能害死他,吴生显得更加充实有精神,不久遇到大赦被免罪。回家以后,子孙很昌盛,活到八十岁,竟然在家安然死去。都说煮不熟的鲋鮧,吃了能死人,吴生吃了四次,没受伤害,这就是他的命运吧。



    ----------------------------------------



    鲫鱼



    东南海中有祖州,鲫鱼出焉。长八尺,食之宜暑而避风,此鱼状,即与江湖小鲫鱼相类耳。浔阳有青林湖,鲫鱼大者二尺余,小者满尺,食之肥美,亦可止寒热也。



    【译文】



    东南海中有个祖州,鲫鱼就出产在那里。长有八尺,吃了它能解暑避寒。这种鱼的样子,就同江河湖泊中的小鲫鱼相类似。浔阳有个青林湖。鲫鱼大的有二尺多长,小的有一尺长,吃这种鱼,味道肥美,也能治寒热病。



    ----------------------------------------



    鯌鱼



    鯌鱼,济南郡东北有鯌坑,传云,魏景明中,有人穿井得鱼,大如镜。其夜,河水溢入此坑,坑中居人,皆为鯌鱼焉。



    【译文】



    鯌鱼,济南郡的东北有个鯌坑。据传说:北魏景明年间,有人挖井挖到一条鱼,大小象个镜子。那天夜里,河水上涨流入这个坑,坑中的居民,都变成了鯌鱼。



    ----------------------------------------



    黄魟鱼



    黄魟(音烘)鱼,色黄无鳞,头尖,身似大槲叶,口在颔下,眼后有耳,窍通于脑,尾长一尺,末三刺,甚毒。(并出《酉阳杂俎》)



    【译文】



    黄魟鱼,黄颜色不长鳞,头是尖的,身子象大槲树的叶子,嘴在下巴的下面,眼睛后面有耳朵,耳眼通到脑子里,尾巴长一尺,尾巴尖有三根尖刺,有剧毒。



    ----------------------------------------



    蟕虫隽



    蟕虫隽者,俗谓之兹夷,乃山龟之巨者。人立其背,可负而行。产潮循山中,乡人采之,取壳以货。要全其壳,须以木楔出肉。龟吼如牛,声响山谷。广州有巧匠,取其甲黄明无日脚者,(甲上有散黑晕为日脚矣。)煮而拍之,陷黑玳瑁花,以为梳篦杯器之属,状甚明媚。(出《岭表录异》)



    【译文】



    蟕虫隽?,人们叫它兹夷,是山龟之中形状最大的。人站在它的背上,能驮着你行走,出产在潮循山中。乡里人捉到它,取它的壳去卖。想要它完整的壳,必须用木楔插入弄出里面的肉。龟吼叫象牛叫一样,叫声能响遍山谷。广州有巧匠,取龟甲中的黄色润泽没有黑晕的,用水煮然后拍打,嵌上黑色的玳瑁花,用来制作梳子、篦子、酒杯一类的器具,样子很好看。



    ----------------------------------------



    海燕



    齐监官县石浦有海鱼,乘潮来去,长三十余丈,黑色无鳞,其声如牛,土人呼为海燕。(出《广古今五行记》)



    【译文】



    齐地监官县的石浦有海鱼,鱼是趁涨潮落潮时来去。长三十多丈,黑色不长鳞。它的叫声象牛叫,当地人叫它海燕。



    ----------------------------------------



    鲛鱼



    鲛鱼出合浦,长三丈,背上有甲,珠(明抄本“珠”作“蛛”。)文坚强,可以饰刀口,又可以鑢物。(出《交州记》)



    【译文】



    鲛鱼出产在合浦,长三丈,背上长着甲皮,花纹坚硬,可以用来装饰刀口,还可以磨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