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十二月

    第六章 十二月 (第2/3页)

吧,这儿的地板本来就吱吱嘎嘎作响,那个老太呀,吧嗒吧嗒的,没有比这更吵人的了。连一丁点儿体贴都没有。如果你也是艺术家,大概你会理解吧,这种对别人来说满不在乎的声音多么妨害我工作啊!但是,她是为了照料你来来去去的,也不能叫她不干,所以由我来换房间吧。那个房间离楼梯远些,而且是和这边不毗连的结构。下面是木津川,所以总不至于会那样吵吧。”

      位于洋房北端的房间,木津川伸造住的[1-D]和他上面的[2-C]采用了不规范的房间布局,与公寓的正门不相干,各自另有一个入口,正如辻井所说的,是“和这边不毗连的结构”。与建筑物的这边在走廊上设有一扇门,但锁着,平时根本不会被打开。※棒槌学堂の精校E书※

      “所以,你准许了,是吧?”辻井像是事情已经谈妥了似的窥视了一下我的脸,“房租相同行吧?房间的打扫什么的我自己干,不必替我操心。”

      过于一厢情愿的他的态度有点惹我生气。说工作工作的,对这也发牢骚,对那也发牢骚,可这个夏天以来究竟取得什么成果了吗?但反正是空屋,也没有理由回绝他的要求,即使是金钱方面的问题,对我来说也是无所谓的事。我只是回答他说,随你便吧,具体的事情请你与水尻夫妇商量,便匆匆忙忙回到了屋里。

      发热和寒颤到第二天下午稍稍好了一些,但又过了三天身体才恢复。

      4

      12月13日,星期天。

      下午3时许,我慢吞吞地爬起来,到家外面走了走。

      从正门沿前院的小路向北,不久道路就沿建筑物转了一个90度的弯,右手的墙壁上出现了一扇门。这就是[2-C]房间的入口,好像在这洋房改建成公寓前一直被用做后门。

      搬来的当初,水尻老人曾领着我看了看里面。门的那侧就是上二楼的楼梯,记得楼梯旁的一楼的部分放着一个像是用来堵塞通向走廊的门的什么架子——辻井雪人在向我提出搬房间的第三天就赶紧搬了——再稍往前走几步,又看见一扇门。这是木津川住的[1-D]的入口处。

      小路从那里起一下子变窄了,绕向建在正面的堆房,向正房方向延伸过去。我沿着山茶花树篱间的那条荒芜的石子路前进着。

      不久来到了废墟。

      展现在开阔的视野里,还清清楚楚地留着一个月前肆虐的火焰的爪痕——被烧毁的房屋的残骸;粗略地用桩和绳索围起来的地面上,堆积着烧落下来的屋顶的瓦片;碎了后满地散乱的玻璃;几跟烧剩的柱子;趴在倒塌的墙壁上的水管;院子里被火焰烤焦了树干和叶子的树木目前我无意重建家园,所以撂在那里也没有整修,只是火被扑灭的部分,用胶合板和白铁皮做了一下应急修理。但也许不能老是这样撂在那里不管。

      近邻好像已经到水尻夫妻那里来诉苦了,说:倘若孩子进去玩会挺危险的,得赶快想想办法。所以这边一侧的门在关闭了铁栅门以后又上了锁,不能进进出出了。

      我一面从惨不忍睹的废墟向那前面荒凉的里院望去,一面慢慢地往前挪动着脚步。道路穿过树木间,与正门口的踏脚石相接。

      发现埋在灰里倒着的钢管弯曲、坐垫烧化露出了弹簧的自行车,我长长地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脑海里闪现出连回忆都不想回忆的母亲被烧焦的尸体。

      靠近锁着的门,随便下意识地瞧了一下信箱。里面空空如也——写给我的邮件现在都送到绿影庄那边。

      ——就在这时。

      那东西映入了无意中向下望去的眼角里,从灰色的门柱一旁完全枯黄的杂草中露出一个白色的东西。

      (信封?)

      我弯腰伸出手去。

      果然不出所料,那是一个白色的——虽说是白色,但相当脏的信封。恐怕是什么时候从信箱里掉下来的吧。并且就那样埋在草丛间,一直没有被我和母亲察觉。

      “飞龙想一先生”

      是写给我的信,只是收信人地址是先前静冈市的地址,让人用红色圆珠笔划掉了,旁边重新写着这个家的地址。好像是邮局将送到静冈去的这封信替我转送来了。看上去这信封在杂草中让风吹雨打了相当长时间,满是污泥,信封正面的墨水字被水泅得很厉害了。

      一看写在白色信封背面的寄信人的名字,我吓了一跳。

      上面写着:“大分县0市……门牌5号”。名字因墨水泅得厉害,看不清楚了。

      (岛田……)

      令人怀念的名字,虽然是因出院、搬家、与架场重逢以及母亲的死等各种各样的事忙得几乎不曾想起的名字……

      当场拆开了信封。幸好里面信笺上的字没怎么弄脏。

      飞龙想一先生:

      (前略。)

      听说你安然无恙出院了,是吧?前些天收到了令堂的信。太平无事,这比什么都好。

      本想跑去祝贺病愈的,但俗事繁多,目前还不能如愿。姑且用书信问候,敬请原谅。

      想永葆青春,但到今年5月已经38岁了。认识你是我22岁的时候,所以将近16年了,用一种陈腐的说法,真是光阴似箭呀!

      至今尚无计划结婚,也没有找到固定工作,也许迟早会继承寺庙的,但我父亲还健旺着呢,真是不好办。说这话会遭报应吧?

      我呀,依然是到处奔走,好管闲事,常招世人嫌弃。要说是任凭旺盛的好奇心,不大好听,但总而言之,自幼就有的爱跟着起哄的本性真是难移呀。哎,自以为上了年纪多少能克制一些了,可是……

      今年4月由一件不值一提的小事又卷入了意想不到的事件。那是发生在丹后半岛的叫Txx的村落边上的“迷宫馆”里的一起凶杀案,媒体也好像炒作得比较厉害,所以说不定你已经从什么报道上知道了吧。

      说来不吉利,最近两三年我所到之处都碰上这种事件。总觉得自己像是被死神缠住了似的……不,不对。我甚至半认真地想:被死神缠住的不是我,而是那个建筑家建起来的那些房子。

      去年秋天我去医院探望你时,跟你说了吧?名叫中村青司的建筑家的事;他建起来的那些奇怪的建筑物的事;还有在那些馆里发生的几起案件……

      当时刚参与“水车馆”事件后不久,所以我也好像相当兴奋,也许不合时宜地说过了头。一来住院期间连读书都被禁止的你好像非常无聊;二来你说你知道那个藤沼一成和藤沼纪一的名字,所以不由得关于中村青司这个人物及其“作品”,你好像也很有兴趣吧,大概是同为艺术家,或是因为有什么东西被他吸引了吧。

      不过,你还会画画吧?

      请你忘了不愉快的事,画出好作品来。从学生时代起我就喜欢你画的画。关于美术,我几乎是门外汉,但我认为你的画确实有某种独特的魅力,例如好像与“水车馆”中看到的藤沼一成画家的幻想画有共同之处的一种妖艳的魅力。

      连篇累犊地写了这些无聊的事。我想迟早会有机会去你那里的。

      如有事请跟我联系,用不着客气,我会高兴地参与商量的。

      再见。请代我向令堂问好!

      岛田洁

      1987年6月30日

      5

      傍晚,我朝来梦走去。

      路旁完全落了叶子的树和使它的枝头直颤抖的冷风、眼看雪就要飘落下来的铅色的寒空,与这暗淡的自然景色恰恰相反,因为十天后将迎来圣诞节,街上热闹非凡,到处是用五彩缤纷的金银辫带浓妆起来的冷杉,响彻着(铃儿响叮当)的歌声。

      或许是我神经过敏,带着孩子的父母、骑着自行车的主妇、学生、年轻伴侣等行人看上去都失去镇静似的。我竖着大衣领子,双手插在口袋里,几乎只看着脚下的路匆匆忙忙地走着。

      我丝毫不关心街上的热闹情景,来到了阔别一个月的来梦。店内依然冷冷清清,里头的桌子上只坐着一个身穿黑皮夹克的年轻人。

      “欢迎光临。”未变的老板的声音。

      “来一杯咖啡。”我只说了这句话,在窗边的老座位上坐了下来。

      老板是架场的朋友,所以我家的不幸大概听说了吧,可他端来咖啡时丝毫未曾提起这件事,只是小声说:“久违了,天冷啦。对此,我非常感谢。”

      难得从喇叭里播放着和着日语歌词的音乐。我喝了一口未加牛奶的咖啡,静静地闭上了眼睛。头脑中真的快变空洞了。感冒好像好了,但我明白在另一方面身心都已经疲惫不堪。

      总是这样挤满了人

      笑得都那么高兴

      可是为什么

      这座城市为什么

      永远是这样冷清

      无意中听到这样的歌词。声音沙哑的女声独唱。有点像布鲁士舞曲,但在旋律中有一种意外的透明感。

      城市冷清?——对,城市永远冷清。不仅如此,有时城市本身就是无穷的恐怖。

      突然,这种思考不停地流出到心的表面。

      世界充满无数的视线。压倒多数的别人投过来的无数的目光——它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贴着我不离。想像那也许包括在其中的嘲笑、蔑视、敌意等等感情的一切的一切,我不断地流淌着白色的血。

      挤满人行道的人们、堵塞的车子的喧嚣……城市的喧闹与拥挤总是在诱我走向无底的黑暗……

      “你好,飞龙。”突然被喊了一声,不由得睁开眼睛,“你好。还记得我吗?”

      “啊——”认出身穿灰绿色长大衣站在桌子旁的她,我吃了一惊,“是——道泽小姐吧?”

      “好记性!真是巧啊。”她——道泽希早子弯着脑袋看着我,“坐在这儿可以吗?”

      “当然。请坐。”

      脱了大衣,在对面的座位上一坐下来,希早子就要了杯加冰块的红茶,尽管天这样寒冷。

      “嗯,上次多谢你了……”我用紧张得连自己都觉得难为情起来的声音说道,“来烧香了吧。”

      “只见过一次面,可……心里怪怪的。”大衣的里面穿着像是手织的浅蓝色对襟毛衣。她圆圆的大眼睛盯看着我的脸,“不过,真够你呛的吧?这个,请你打起精神来呀,架场他也很担心你。”

      “他前些天来电话,叫我再去玩玩,说躲在家里可不好。这个店你常来?是从学校回家吗?”※棒槌学堂の精校E书※

      “今天是星期天呀。”希早子说着笑了,“而且我们大学已经放假了。”

      “已经放寒假了?”

      “正式放假是从20号开始,但一到这段时期,老师们也都清楚,个个都停课了。”

      “啊……”

      “星期天总是在银阁寺附近的一间私塾打工。今天在回去的路上无意中看到了这个店,再说这店从架场那里也听说过,所以真是巧合。”

      “他怎么样?”

      “老样子。你抬头看看,他三次有两次在打磕睡。就这样挺着胸自称是社会学者,所以学生倒也舒服。这么说,他好像打现在起精神起来了,说是年末去旅行。”

      “是滑雪去什么的?”

      “不会吧。”她又笑了一下,“你不觉得架场他不是那种类型的人?可能是去什么地方的温泉吧。”

      她一笑,右边脸颊上就出现小小的酒窝。察觉自己边觉得她可爱边看着这酒窝,我感到狼狈不堪。

      “可是,最近这一带好像净是一些吓人的事。”希早子一面将吸管放进刚端来的冰镇红茶里,一面说道,“昨天的报纸你看了?说左京区又有一个孩子被杀了。”

      “是吗?”——报纸没有看。现在住的房间里没有放电视机,所以我没有机会从新闻节目中知道这件事。

      “听说是在我们学校附近,这回尸体是在吉田山的树丛中发现的,被勒住脖子……”

      “又是同一个犯人?”

      “像是这样。”

      过后我找出星期六的报纸看了看,据那报道,被害人是个叫掘井良彦的小学二年级的男孩,从7日星期一的傍晚起就失踪了。据悉是被绳状的凶器勒杀的。

      “如果我没有记错,发生第二起事件是在9月的下旬吧?当时轰动一时,说是连续杀人,所以大家都很警惕,罪犯也可能行动不起来了。听说警方是这样认为的,可是……”希早子有点生气似的鼓着腮帮子,“架场他说自己是搞‘脱离常规的社会学’的,专门研究这方面的犯罪,所以好像对此很感兴趣似的,胡乱地进行分析。就是这么种人,我都产生抵触情绪了。飞龙你是怎么想的?”

      “怎么想?”

      “关于这案件的犯人。完全不明白犯人在想什么。喜欢杀害无辜的孩子,这可是变态呀。”

      “确实是起残酷的案件呀。”

      “倘若我是被害人的母亲,绝对想亲自逮住犯人,并杀了他!”

      我不由得把自己现在的处境与“杀”啦、“杀人”啦这样的话语重叠在一起,情不自禁地低下头去,闭上了嘴。

      于是,大概是察觉到了我的这副样子吧,希早子说道:“啊,对不起。真不应该说这种不愉快的话呀。”随后她突然改变话题,接连不断地讲了各种各样的事。我心想她可能是同情我,心里想着鼓励我。就在我这样边想边交谈的过程中,我不知不觉被引入了她制造出来的一种充满生命感的气氛中。

      从大学、自己的故乡(她与我和架场一样,出身于静冈)、私塾的孩子到店里播放着的音乐。

      我以愉快的心情听着,眯着双眼看着她的笑脸,时而随声附和,时而提些问题,刚才还在心中扩散着的黑雾渐渐地散去了。与希早子这样的年轻女子说话不应该是棘手事中的棘手事吗?——非常不可思议的心情。也非常吃惊。

      说不准自己甚至以一种最近一阵子——不,几年的时间内连想都没有想的平静心情,享受着与她的交谈。这样的自己,真是难以置信。

      6

      走出来梦的时候,已经过了7点。就是说,这呀那呀的与希早子说了近两个小时的话。

      心想好冷啊,再仔细一看,路上有点湿。随着从有山的方向刮来的硬质的风飘舞着白色的东西——是雪。

      希早子搓着戴着手套的小手,突然对我说想看看我画的画。

      “这倒并没有什么关系。”我暂且表示了同意,“不过,还是下次再说吧。”

      “为什么?”

      “又是晚上,而且刚才你也说了,最近这一带好像挺不安全的。”

      “时间还早呀。”

      “公寓有没有关门时间什么的?”

      “因为是学生公寓,所以没有关门时间,而且这公寓就在你家附近,走十分钟左右,又刚好是回家的路上,俗话说趁热打铁嘛。”

      “去一个不熟悉的男人家里,好吗?”

      “怎会呢。你不是那种危险人物吧?”

      “这可不知道。”

      “绝对不是那种人。我只说一下就领会了嘛。挺敏锐的,这样看上去也……”希早子信心十足地说道,随即把手掌伸向落下来的大雪花。

      “不过,”我一面心神不安地望着她那看去天真烂漫的面容,一面说道,“还是改日吧。”并非有理由无论如何得拒绝,只是说来有点夸大其词,我还没有将年轻女子邀到家里的精神准备。

      “那说定啦。”她有点失望似的说道,“下次一定要给我看呀。”

      途中与希早子肩并肩走着。一路上,她讲了自己的事情。

      听她说,她从小喜欢画画,本想上美术大学学日本画的,但她其他课目的成绩非常优秀,所以周围呼声就很高,说那样太可惜了。就是说,何必上美术大学呢,“好大学”不论怎么样都可以进。

      好像父母也反对。她的父亲是当地某银行的董事,他非常讨厌女儿“热衷于艺术”。结果,她就屈服于这种压力,考进了Kxx大学的文学部。

      “至今我还时常后悔,心想自己意志太薄弱了。”当时她感慨万端地说,“不过,我也没有自信自己那样有画画才能。”

      “才能什么的,那是很含糊的话。”不知为什么,我情不自禁地这样说道,“俗话说,喜好能生巧,我想那才是真的。如果真的想画画,就是干着其他什么事也能画,判定这样画出来的作品是好是坏——对它的评价什么的,和画的本质完全是两码事,所以对真正喜欢的事、想干的事,只要有充分的信心就行。”竟然能流利地冲口说出这种话来,虽然也心想这不该是自己说的话。

      “不过,我想你还是有才能的,架场也这么说。”

      “那是一个看了我的画之后才能决定的问题吧。”

      “不,不是那种评价的意思……”

      而且她说出了飞龙高洋——我的父亲的名字。好像这也是从架场那里听来的。

      “不知道我父亲怎么样,但我这个人,确实是个微不足道的人。”——这是心里话——“只是利用他留下的财产,自满自足于画画而已。从社会上的人来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