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足迹

    第四章 足迹 (第2/3页)

对方冲过去,伸手欲打,尽管被在场的嘉宾拦住,这个失去儿子的女人仍旧不依不饶。

      “他该死!该死!我只恨为什么不是我杀了他……那个人是大侠!英雄!”

      这恶毒的话让魏明军的遗孀终于崩溃,她浑身抽搐了几下之后。当场昏厥过去。

      尽管节目以一片混乱收场,但当晚的收视率创造了C市电视台的历史记录。

      同时,“那个人是大侠”的说法不胫而走。

      他是不是大侠,在警方看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尽快抓住他。然而,在这个城市中游走的凶徒并非仅有他一个。很快,警方的精力就被其它恶性刑事案件分散掉,第47中学杀人案实际上处于一种搁置状态。

      仍在继续追查本案的,只有两个人。米楠和方木。

      在上次的案情分析会上,米楠没有及时作出足迹分析的意见,让分局领导略有不满。实际上,米楠在近期一直处于一种情绪低落的状态,整日把自己关在足迹室里作分析和实验。方木给她打过几次电话,大多数都被拒绝接听,即使接通,也只是简短的对话几句,随后就挂断。

      这不是方木喜欢的状态。在廖亚凡重新出现之后,一切都改变了。相对于家里让人头疼的廖亚凡,方木宁愿自己一直呆在公安厅——杀人犯比廖亚凡好对付多了。

      一大早,方木就去了宽城分局,边和相熟的同事打招唿,边信步爬上四楼。刚转入走廊,忽然想到足迹室就在四楼,方木想了想,下了一层楼,去了物证室。

      物证室的值班员还在打哈欠,方木递过条子,要查验第47中学杀人案的物证。值班员翻翻记录册,忽然睁大了眼睛:“来晚了,已经被人提走了。”

      会议室里烟雾缭绕。方木推门进去,看到杨学武双手扶在台面上,凝视着面前摊开的东西,一动不动。

      “这么早?”方木看看那些封在物证袋里的习题集、保险箱、纸张和钢笔,上面的血迹已经变成了黑褐色。颜色诡异的数字和字母看起来就像催命的符咒。

      杨学武没有说话,只是指指旁边的烟盒,示意方木自己拿烟抽。

      方木没客气,抽出一支烟,点燃,静静地看着杨学武。

      “你说……”杨学武把几乎燃尽的香烟凑到嘴边,“这是个什么样的人?”

      方木笑了笑:“就像那些网民说的——大侠。”

      杨学武哼了一声:“他如果是大侠,那我们是什么——鹰犬?”

      “开个玩笑。”杨学武没接茬,让方木有些许尴尬。他站起来,用手拨弄着那些物证袋,“最近不忙么?怎么还有心思跟这个案子?”

      “都是些简单的案子,没意思。”杨学武站直身体,大幅度的活动着腰背,“还是这个比较有挑战性。”

      的确,本案的作案动机为报复无疑,但和一般的报复杀人仍有明显的区别。从以往的命案侦查经验来看,凡属报复杀人的,往往还有“额外”的行为伴随,例如对死者尸体的侮辱(如曝尸、切割性器官)、过度损毁(无意义的破坏尸体、分尸)或者殃及家人等等。而本案则带有鲜明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意味。

      据调查,于光的书桌在他的房间南侧窗下,当晚,他一边拼命做数学题,一边看着窗外的天色渐渐明亮。面对尚余大半本的习题集,于光的绝望可想而知。也许,他曾暗自祈祷再多一点时间,祈祷今天的太阳永远不要升起。这种对“时间”的渴望,被凶手完完全全的移植在魏明军身上。

      相同的夜晚,相同的任务,相同的结局。

      凶手的意图是,让死者感受到和于光一样的焦虑和恐惧,所以他才会冒险布置下那么复杂的杀人现场。

      那么,跪趴在教室里,蘸着自己的血拼命解题的魏明军,当时在想些什么呢?

      计算。答案。密码。手机。还有越流越缓慢的血和越来越无力的手。

      也许,他会在那绝望的几个小时里,想到那个可怜的孩子?他会不会想,如果我当时对那个孩子好一点,此刻就不用和自己的生命赛跑?

      悔恨。

      凶手的最终目的也许并不是杀死魏明军,而是让他受到折磨,而这种折磨并不是针对魏明军的肉体,而是他的精神。

      看上去,凶手应该是于光的至亲,至少也是因为他的死而对魏明军产生切齿痛恨的人。然而,现在证据显示,凶手与于光的社会关系毫无交叉,甚至可能素不相识。

      可是,有谁会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人,甘冒风险去杀人呢?

      “也许……”杨学武摸着下巴,“是一个和于光有过相同经历的人?”

      “那嫌疑人的范围可太大了。”方木不由得苦笑,“任何一个经历过学生时代的人,都不可能没挨过老师的教训。再说,凶手应该是一个成年人,否则,也不会有那么缜密的心思。”

      “也许是学生时代的伤痛让他对于光的遭遇感同身受,进而去杀人呢。”

      “不太可能。”方木摇摇头,“实事求是的说,魏明军对于光的责罚虽然过分,但是还不至于酿成自杀这样的结果。于光自己至少要为之付上一半的责任。被罚写作业——为这么点事就冲动到去杀人,哪会有心思去布置那么复杂的现场,还把痕迹都清除的干干净净。”

      “那他是为了什么?”杨学武有些不服气。

      方木无语。的确,“报复”只是这起杀人案的表像,凶手心中肯定还有不为人知的动机。如果是那样的话——

      一丝不祥的预感慢慢浮现在方木的心头。他转过身,对一脸疑惑的杨学武说:“我现在比较关心的,是他还会不会继续杀人。”

      米楠穿着白大褂,背对门口,仔细查验着手里的一个足迹检材。方木敲门,米楠闻声回过头来,只是看了方木一眼,就转身继续忙活着。

      方木进也不是,不进也不是,尴尬的站了一会,还是推门走了进来:“有进展么?”

      米楠没答话,只是把手里的足迹检材递过来。

      这是一枚反应前掌宽度的残缺足迹,从上面标注的数据来看,为10.12厘米,方木在心里默默的推算了一下,问道:“身高在一米七四左右?”

      米楠点点头:“较低压力重,压力不太均匀,周围边沿反应有点模煳,有擦痕。”

      “结论呢?”

      米楠转身走向墙角的一个鞋柜,从中挑拣一番后,拎起一双帆布鞋,对方木说:“跟我来。”

      两人来到一间无人的旧会议室。米楠先用拖布把地面擦拭干净,然后在地面上泼洒了一小摊红色液体。

      “把鞋换上。”

      方木明白了,米楠想用自己的足迹特征作为参照系统,以此推定犯罪嫌疑人的相关特征。会议室的水泥地面与案发现场的相似,从承痕客体来看,是个不错的实验场所。

      方木脱掉皮鞋,端详着手里的帆布鞋:“嫌疑人穿着这种鞋?”

      “嗯,是一种模压胶粘的硫化成型胶底鞋。”米楠用手比划了一下,“从鞋底花纹和防滑点来看,怀疑是这种匡威帆布鞋。”

      “大小呢?”

      “四十二号左右,”米楠垂下眼皮,“和你的号码接近。”

      方木有些吃惊:“你怎么知道我的号码?”

      米楠没有回答,只是挥挥手,示意他动作快点。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米楠让方木踩着红色液体,在水泥地面上来回走了十几遍,并把每次行走形成的足迹逐一测量、提取下来。随即,他把这些大大小小的样本带回了实验室,和现场提取的检材细细比对着。

      方木坐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她。米楠的神态专注但耐心,对周围的一切都浑然不觉。似乎有一面无形的隔离罩,将她和外面的世界完全隔绝开来。方木的目光随着她的动作游移,从手到脸,从紧抿的双唇偶尔紧蹙的眉头,心底有一片祥和感慢慢蔓延开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