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第十七

    志第十七 (第2/3页)

    延昌元年夏,京师及四方大水。



    二年五月,寿春大水。



    肃宗熙平元年六月,徐州大水。



    二年九月,冀、瀛、沧三州大水。



    正光二年夏,定、冀、瀛、相四州大水。



    孝昌三年秋,京师大水。



    出帝太昌元年六月庚午,京师大水,谷水泛溢,坏三百余家。



    孝静元象元年,定、冀、瀛、沧四州大水。



    兴和四年,沧州大水。



    涌泉



    太宗泰常五年十二月壬辰,涌泉出于平城。



    高宗和平五年十一月,雁门泉水穿石涌出。



    前废帝普泰元年秋,司徒府太仓前井并溢。占曰:「民迁流之象。」永熙一年十月,都迁于鄴。



    孝静天平四年七月,泰州井溢。



    元象元年二月,鄴城西南有枯井溢。



    雨雹



    《洪范论》曰:阳之专气为雹,阴之声气为霰。此言阳专而阴胁之,阴专而阳薄之,不能相入,则转而为雹。犹臣意不合于君心也。



    高祖延兴四年四月庚午,泾州大雹,伤稼。



    承明元年四月辛酉,青、齐、徐、兗大风,雹。



    八月庚申,并州乡郡大雹,平地尺,草木禾稼皆尽。



    癸未,定州大雹杀人,大者方圆二尺。



    世宗景明元年六月,雍、青二州大雨雹,杀麞鹿。



    四年五月癸酉,汾州大雨雹。



    六月乙已,汾州大雨雹,草木、禾稼、雉兔皆死。



    七月甲戌,暴风,大雨雹,起自汾州,经并、相、司、兗,至徐州而止,广十里,所过草木无遗。



    正始二年三月丁丑,齐、济二州大雹,雨雪。



    永平三年五月庚子,南秦广业郡大雨雹,杀鸟兽、禾稼。



    雪



    《洪范论》曰:《春秋》之大雨雪,犹庶征之恆雨也,然尤甚焉。夫雨,阴也,雪又阴也。大雪者,阴之蓄积盛甚也。一曰与大水同,冬故为雪耳。



    世祖始光二年十月,大雪数尺。



    真君八年五月,北镇寒雪,人畜冻死。是时为政严急。



    高祖太和四年九月甲子朔,京师大风,雨雪三尺。



    世宗正始元年五月壬戌,武川镇大雨雪。



    四年二月乙卯,司、相二州暴风,大雨雪。



    九月壬申,大雪。



    肃宗正光二年四月,柔玄镇大雪。



    霜



    京房《易传》曰:兴兵妄诛,兹谓亡法,厥灾霜,夏杀五谷,冬杀麦;诛不原情,兹谓不仁,夏先大霜。



    太祖天赐五年七月,冀州陨霜。



    世祖太延元年七月庚辰,大陨霜,杀草木。



    高宗和平六年四月乙丑,陨霜。



    高祖太和三年七月,雍、朔二州及枹罕、吐京、薄骨律、敦煌、仇池镇并大霜,禾豆尽死。



    六年四月,颍川郡陨霜。



    七年三月,肆州风霜,杀菽。



    九年四月,雍、青二州陨霜。



    六月,洛、肆、相三州及司州灵丘、广昌镇陨霜。



    十四年八月乙未,汾州陨霜。



    世宗景明元年四月丙子,夏州陨霜杀草。



    六月丁亥,建兴郡陨霜杀草。



    八月乙亥,雍、并、朔、夏、汾五州,司州之正平、平阳频暴风陨霜。



    二年三月辛亥,齐州陨霜,杀桑麦。



    四年三月壬戌,雍州陨霜,杀桑麦。



    辛已,青州陨霜,杀桑麦。



    正始元年五月壬戌,武川镇陨霜。



    六月辛卯,怀朔镇陨霜。



    七月戊辰,东秦州陨霜。



    八月庚子,河州陨霜杀稼。



    二年四月,齐州陨霜。



    五月壬申,恆、汾二州陨霜杀稼。



    七月辛已,豳、岐二州陨霜。



    乙未,敦煌陨霜。



    戊戍,恆州陨霜。



    三年六月丙申,安州陨霜。



    四年三月乙丑,豳州频陨霜。



    四月乙卯,敦煌督陨霜。



    八月,河州陨霜。



    永平元年三月乙酉,岐、豳二州陨霜。



    己丑,并州陨霜。



    四月戊午,敦煌陨霜。



    二年四月辛亥,武州镇陨霜。



    延昌四年三月癸亥,河南八州陨霜。



    肃宗熙平元年七月,河南、北十一州霜。



    无云而雷



    《洪范论》曰:雷,阳也;云,阴也。有云然后有雷,有臣然后有君也。雷托于云,君托于臣,阴阳之合也。故无云而雷,示君独处无臣民也。



    显祖皇兴元年七月,东北无云而雷。



    二年七月,东北有声如雷。



    世宗延昌元年二月已酉,有声起东北,南引,殷殷如雷,二声而止。



    鼓妖



    世祖太延四年十月辛酉,北有声如大鼓,西北行。



    雷



    《洪范论》曰:阳用事百八十三日而终,阴用事亦百八十三日而终,雷出地百八十三日而入地,入地百八十三日而复出地,是其常经也。故雷安,万物安;雷害,万物害。犹国也,君安,国亦安;君害,国亦害。不当雷而雷,皆失节也。



    世祖神元年十月己酉,雨,雷电。



    太延三年十月癸丑,雷。



    四年十一月丁亥,雷。



    高祖太和三年十一月庚戌,豫州雷雨。



    戊申,豫州大雷雨,平地水三寸。



    四年十月戊戌,雷。



    七年十一月辛已,幽州雷电,城内尽赤。



    世宗景明二年十一月辛卯,凉州雷,七发声。



    三年十二月己已,夜雷,九发声。



    正始元年十一月甲寅,秦、齐、荆、朔四州雷电。



    肃宗正光元年正月壬寅,雷。



    震



    《春秋》震夷伯之庙,左丘明谓展氏有隐匿焉。刘向以为夷伯世大夫,天戒若曰:勿使大夫世官,将专事也。



    太祖天赐六年四月,震天安殿东序。帝恶之,令左校以冲车攻殿东西两序屋毁之。帝竟暴崩。



    显祖皇兴二年十一月夜,震电。



    高祖太和三年五月戊午,震东庙东中门屋南鸱尾。



    雾



    班固说:上不宽大包容臣下,则不能居圣位。貌、言、视、听,以心为主,四者皆失,则区瞀无识,故其咎雾。



    世祖太延四年正月庚子,雨土如雾于洛阳。



    高祖太和十二年十一月丙戌,土雾竟天,六日不开,到甲夜仍复浓密,勃勃如火烟,辛惨人鼻。



    世宗景明三年二月己丑,秦州黄雾,雨土覆地。



    八月己酉,浊气四塞。



    四年八月辛已,凉州雨土覆地,亦如雾。



    正始二年正月己丑夜,阴雾四塞,初黑后赤。



    三年正月辛丑,土雾四塞。



    九月壬申,黑雾四塞。



    延昌元年二月甲戌,黄雾蔽塞。时高肇以外戚见宠,兄弟受封,同汉之五侯也。



    桃李花



    庶征之恆燠。刘向、班固以冬亡冰及霜,不杀草之应。京房《易传》曰:夏暑杀人,冬则物华实。



    世祖真君五年八月,华林园诸果尽花。



    高祖延兴五年八月,中山桃李花。



    承明元年九月,幽州民齐渊家杜树结实既成,一朝尽落,花叶复生,七日之中,蔚如春状。



    世宗景明四年十一月,齐州东清河郡桃李花。



    延昌四年闰十月辛亥,京师柰树花。



    火不炎上



    《洪范传》曰:弃法律,逐功臣,杀太子,以妾为妻,则火不炎上。谓火失其性而为灾。



    高宗太安五年春三月,肥如城内大火,官私庐舍焚烧略尽,唯有东西二寺佛图像舍火独不及。



    高祖太和八年五月戊寅,河内沁县泽自燃,稍增至百余步,五日乃灭。



    世宗景明元年三月乙已,恆岳祠灾。



    肃宗正光元年五月,钩盾禁灾。



    孝昌二年夏,幽州遒县地燃。



    三年春,瀛州城内大火,烧三千余家。



    出帝永熙三年二月,永宁寺九层佛图灾。既而时人咸言有人见佛图飞入东海中。永宁佛图,灵像所在,天意若曰:永宁见灾,魏不宁矣。渤海,齐献武王之本封也,神灵归海,则齐室将兴之验也。



    三月,并州三级寺南门灾。



    孝静天平四年秋,鄴阊阖门东阙火。



    武定三年冬,汾州西河北山火潜行地下,热气上出。



    黑眚黑祥



    世祖始光二年正月甲寅夜,天东南有黑气,广一丈,长十丈。占有兵。二月,慕容渴悉邻反于北平。



    显祖皇兴三年正月,河济起黑云,广数里,掩东阳城上,昏暗如夜。既而东阳城溃。



    世宗景明三年九月己卯,黑气四塞。甲辰,扬州破萧衍将张嚣之,斩级二千。



    赤眚



    高祖太和二年十一月丁未夜,有三白气从地出,须臾,变为黄赤,光明照地。



    十六年九月丁已,昏时,赤气见于西北,长二十丈,广八九尺,食顷乃灭。



    世宗延昌元年三月丙申,有赤气见于天,自卯至戌。



    肃宗正光元年十一月辛未,西北赤气竟天畔,似火气。京师不见,凉州以闻。



    三年九月甲辰夜,西北有赤气似火焰,东西一匹余。北镇反乱之征。



    五年五月癸酉申时,北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