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篇 杂病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二十六篇 杂病 (第1/3页)

    【题解】本篇论述了多种疾病,因范围广泛、没有一定类别,故命名为"杂病"。



    【原文】厥挟脊而痛者,至顶,头沉沉然,目皖院然[1],腰脊强。取足太阳胭中血络。



    厥胸满面肿,唇漯漯然[2],暴言难,甚则不能言,取足阳明。



    厥气走喉而不能言,手足清,大便不利,取足少阴。



    厥而腹向向然,多寒气,腹中谷谷,便溲难,取足太阴。嗌干,口中热如胶,取足少阴。



    膝中痛,取犊鼻[3],以员利针,发而间之。针大如整,刺膝无疑。喉痹不能言,取足阳明;能言,取手阳明。



    疟不渴,间日而作,取足阳明;渴而日作,取手阳明。



    【提要】本段论述了厥、嗌干、膝痛、喉痹、疟的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注释】[1]目院院然视物不清的样子。



    [2]唇漯漯然张介宾注"唇漯漯,肿起貌";马莳注"唇漯漯然,有涎出唾下之意。"综合二注,即为口唇肿起,口涎不收之意。



    [3]犊鼻穴位名,在外膝眼凹陷中,属足阳明胃经。



    【白话解】厥病,上逆之气导致脊柱两侧疼痛直达巅顶,头部昏昏沉沉,双目视物不清,腰背强直,这是足太阳经的病变.治疗时应取足太阳经的委中穴处的血络,点刺出血以泻邪气。



    厥病胸中满闷,面部肿胀,涎液不能收,突然出现言语困难,甚至不能言语的,这是足阳明胃经的病变,应取足阳明经的穴位。



    气向上逆充塞咽喉,致使不能言语,手足清冷,大便不通,是足少阴肾经的病变,治疗时应取肾经的穴位。



    厥气上逆而腹中胀满,寒气内盛,肠鸣,大小便不利等,病变在足太阴脾经,治疗时应取足太阴脾经的腧穴。



    咽中干,口中燥热,口中津液稠粘似胶,是足少阴肾经的病变,应取足少阴肾经的穴位针刺治疗。



    足膝中疼痛,应用员利针刺足阳明胃经的犊鼻穴,出针之后,间隔一段时间可以再次治疗,员利针是长似牛尾长毛的大针,十分适合针刺膝部。



    喉痹,若是不能说话,就针刺足阳明胃经的腧穴;若是还能说话,就针刺手阳明大肠经。



    疟病,不渴,隔一日发作,应针刺足阳明胃经的穴位;.若是口渴,而且每天发作,就取手阳明大肠经。



    【原文】 齿痛,不恶清饮,取足阳明;恶清饮,取手阳明。 。聋而不痛者,取足少阳;聋而痛者,取手阳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