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第一 (第2/3页)

相见生慈愍心极相爱念。犹如慈母唯有一子。与久离别远来相见。极相爱念便作是语。诸贤我今相见令得安隐。我等由坐生不善心令亲族死尽。我等宁可共行善法离断杀业。行善法已寿便转增形色转好。寿十岁人生子寿二十。寿二十人复作是念。若求善者寿色转好。我等应可更增行善共离不与取。行是善已寿便转增。人生子寿四十岁。复离邪淫。行是善已寿色转好。人生子寿八十岁。复离妄言。行是善已寿色转好。人生子寿百六十岁。寿百六十已。复离两舌。行是善已寿色转好。人生子寿三百二十岁。复离粗言。行是善已寿色转好。人生子寿六百四十岁。复离绮语。行是善已寿色转好。人生子寿二千五百岁。复离贪疾。行是善已寿色转好。人生子寿五千岁。复离瞋恚。行是善已寿色转好。人生子寿一万岁。复离邪见。行是善已寿色转好。人生子寿二万岁。



    复离非法欲恶贪行邪法。我等宁可离此三恶不善法。行是善已寿色转好。人生子寿四万岁。寿四万岁时。孝顺父母。尊重恭敬沙门梵志。奉行顺事。修习福业。  见后世罪。行是善已。人生子寿八万岁。人寿八万岁时。此阎浮洲极大丰乐多有人民。村邑相近知鸡一飞。女年五百岁乃当出嫁。唯有七病寒热大小便利淫欲饥渴老等。更无余患。时有王名螺。国转轮王。聪明智慧。有四种军整御四天下。



    七宝千子具足。端正勇猛无畏能伏他众。统领大地乃至大海。不以刀伏。以法教令令得安乐(余有疾病饥馑作法延促并皆同前)。



    对除部第六依新婆沙论云。然有圣言说彼对治。谓若有能一日一夜持不杀戒。于未来生决定不逢刀兵灾起。若能以一诃梨怛鸡果。起殷净心奉施僧众。于当来世决定不逢疫病灾起。若能以一团食施诸有情。于未来世决定不逢饥馑灾时。问如是三灾余洲有不。答无根本灾而有相似。谓瞋增盛身力羸劣数加饥渴。此说二洲。北拘卢洲亦无罪业而生彼故。又彼无有瞋增盛故。



    述曰。众生固执无思悛革。悭贪嫉妒恶业逾盛。所以人情崄阻凶毒□流。令入末法人物俱恶。所有依正两报致令日夜衰耗。故付法藏经云。阿恕伽王自为僧行食。时宾头卢用苏浇饭。阿恕伽王白言。大圣。苏性难消能不为疾。尊者答曰。不为患也。何以故。佛在时水与今苏等。是故食之终不成病。尔时尊者。欲验斯事使手入地下至四万二千余里。即取地肥而示于王。王今当知。众生薄福。



    肥腻之味皆流入地。是故世间福转衰灭。王供养已欢喜而退。良由世尊□光未盈百年尚有斯徵。况今向有二千。岂有精味。故瑜伽论云。三灾起时。尔时有情复有三种最极衰损。寿量衰损。依止衰损。资具衰损。寿量衰损者。所谓寿量极至十岁。依止衰损者。谓其身量极至一揭手。或复一握。资具衰损者。尔时有情唯以粟稗为食中第一。以发为衣中第一。以铁为庄严中第一。五种上味悉皆隐没。  所谓苏蜜油盐等味及甘蔗变味。  第二大三灾(此有四部)



    时量部时节部坏劫部成劫部时量部第一依新婆沙论云。劫有三种。一中间劫。二成坏劫。三大劫。中间劫复有三种。一减劫。二增劫。三增减劫。减者从人寿无量岁减至十岁。增者从人寿十岁增至八万岁。增减者从人寿十岁增至八万岁。复从八万岁减至十岁。此中一减一增。十八增减。合二十中劫世间成。二十中劫成已住此合名成劫。经二十中劫世间坏。二十中劫坏已空。此合名坏劫。总八十中劫合名大劫。成已住中二十中劫。初一唯减。后一唯增。中间十八亦增亦减。故对法论云。由此劫数。显色无色界诸天寿量也。



    时节部第二依奘法师西国传云。阴阳历运日月旋玑。称谓虽殊。时候无异。随生建以标月名。时极短者谓之利那也。如薪婆沙论云。彼刹那量。云何可知。有作是言。



    依施设论说。如中年女缉绩毳时。抖擞细毛不长不短。齐此说为怛刹那量。彼不欲说毛缕短长。便说毳毛从指开出。随所出量是怛刹那。问前问刹那。何缘乃引施。设说怛刹那量。答此中举粗以显于细。以细难知不可显故。谓百二十刹那成一怛刹那。六十怛刹那成一腊缚。此有七千一百刹那。三十缚成一牟呼栗多。此有二百一十六千刹那。三十牟呼栗多成一昼夜。此有少二十不满。六十五百千刹那。此五蕴一昼一夜。经于尔所生灭无常。有说。此粗非刹那量。如我义者如壮士弹指顷。经六十四刹那有说不然。如我义者如二壮夫掣断众多迦尸细缕。随尔所缕断。经尔所刹那。有说不然。如我义者。如二壮夫执挽众多迦尸细缕。有一壮夫以至那国百练刚刀捷疾而断。随尔所缕断。经尔刹那。有说。犹粗非刹那量。实刹那量世尊不说。如世尊说。譬如四善射夫。各执弓箭相背攒立欲射四方。有一捷夫。来语之曰。汝等今可一时放箭。我能遍接俱令不堕。于意云何。



    此捷疾不。苾刍白佛。甚疾世尊。佛言。彼人不及地行药叉。地行捷疾不及空行药叉。空行捷疾不及四大王众天。彼天捷疾不及日月二轮。二轮捷疾不及坚行天子。此薄日月轮车者。此等诸天展转捷疾。寿行生灭捷疾于彼。刹那流转无有暂停。由此故知。世尊不说实刹那量。问何故世尊不为他说实刹那量。答无有有情堪能知故。又依安般经云。于一弹指顷心有九百六十。又仁王经云。一念有九十刹那。一一刹那中复有九百生灭。又菩萨处胎经云。一弹指顷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佛之威神入微识中皆令得度。又毗昙论。合有十二重。一名刹那。二名怛刹那。三名罗婆。四名摩□罗。五名日夜。六名半月。七名一月。八名时。九名行。十名年。十一名双。十二名劫。一刹那者翻为一念。



    百二十刹那为一怛刹那翻为一瞬。六十恒刹那为一息。一息为一罗婆。三十罗婆为一摩□罗。翻为一须臾。三十摩□罗为一日夜。计有六百三十八万刹那。僧只律云。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名一弹指。二十弹指名一罗预。二十罗预名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日极长时昼有十八夜有十二。极短时昼有十二夜有十八春秋分便等。又智度论云。昼夜六分有三十时。春秋分时昼夜各十五时。余时增减。五月昼时有十八夜有十二。十月夜时有十八昼有十二。依奘法师国传云。



    居俗日夜分为八时(画四夜四于一一时各有四分)月盈至满谓之白分。月亏至晦谓之黑分。或十四日十五日。月有大小故也。白前黑后合为一月。六月合为一行。日游在内北行也。日游在外南行也。总此二行合为一岁。又分一岁以为六时。正月十五日至三月十五日渐热也。三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盛热也。五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雨时也。七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茂时也。九月十六日至十一月十五日渐寒也。十一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盛寒也。如来圣教。岁为三时。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热时。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两时也。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寒时也。或为四时。春夏秋冬也。依论计之。十五夜为半月。两半月为一月。三月为一时。两时为一行。一行即半年六月也。两行为一年。二年半为一双。此由闰故。以闰月兼本月。此谓月双非闰双也。若以五年两闰双者。二年半有一闰。岂立只乎。积此时数明劫有四种。一别劫。二成劫。三坏劫。四大劫。



    从人寿十岁渐至八万岁。经多时八万岁。又渐减至十岁。为一别劫。对余总故名为别也。若以事格量。依杂阿含经云。一由旬城高亦尔。满中芥子百年取一。芥尽劫犹不尽。案此即为别劫也。若据大劫。即以八十由旬城为量也。楼炭经云。



    以二事论劫。一云有一大城东西千里南北四千里。满中芥子百岁诸天来下。取一芥子尽劫犹未尽。二云有一大石方四十里。百岁诸天来下。取罗縠衣拂石尽劫犹未穷。此亦应是别劫也。第二有成劫四十坏劫亦尔。所以然者。世间成时二十别劫。住时二十别劫。坏时二十别劫。空时二十别劫。此中以住合成以空合坏。故各四十别劫。总此成坏合有八十别劫。为一大劫。若更舒之别有六劫。一别。二成。三住。四坏。五空。六大。若更来之则有三劫。一小劫。二中劫。三大劫。  小则别劫。中则成坏。随一大则总居与坏。欲界中寿一劫是小劫。初禅三天寿劫是中劫。二禅已去寿劫是大劫。外国俗算有六十位。过此已后不可数故。名阿僧只。此数年为劫数。一至六十位名阿僧祇劫。此是大劫量也。故智度论经云。以百由旬城为量。百年取一芥。故喻以迦尸罗天衣。百年一拂。百由旬石为量者。



    此并格量大劫也。即案索诃世界一大劫中千佛出世。寻夫劫波之号。不可时数之。故以假石芥城等。准为一期之候。即约前中具含成住坏空等四劫也。如前从十岁增至八万。复从八万复至十岁。经二十返一劫。二十小劫为一成劫。以年算之则经八千万万亿百千八百万岁也。止一为小劫矣。今成劫已过入住劫来。复经八小劫。释迦牟尼如来于住劫中当第四佛。尚余九百九十六佛。于后续次而出。



    依奘法师西国传云。夫数量之称谓踰缮那(旧云由旬。又曰踰阇那。又曰由延。皆讹略)踰缮那者。自古圣王一日运行也。旧传一踰缮那四十里矣。印度国俗乃三十里。圣教所裁唯十六里。故毗昙论。四肘为一弓。五百弓为一拘卢舍。



    八拘卢舍为一由旬。一弓长八尺。五百弓长四百丈。四百丈为一拘卢舍。一里有三百六十步。一步有六尺。合有二百一十六丈为一里。二里有四百三十二丈。计前五百弓有四百丈为一拘卢舍。犹欠三十二丈不满二里。计一拘卢舍减有二里。



    计八拘卢舍减十六里为一由旬。若依杂宝藏经。一拘卢舍有五里。计毗昙八拘卢舍为一由旬。合有四十里。  坏劫部第三依长阿含经云。三灾上际云何。若火灾起时。至光音天为际。若水灾起时至。遍净天为际。若风灾起时。至果实天为际。三灾欲起时。世间人皆行正法。  正见不倒修十善行。行此法时有人得第三禅者。即勇身上升于空中。住圣人道。



    天道梵道高声唱言。诸贤当知无觉无观第二禅乐人。闻此声已即修无觉无观。身坏命终生光音天。是时地狱众生罪毕命终来生人间。复修无觉无观。得生光音天。畜生饿鬼阿须伦乃至六欲。皆生光音天尔时先地狱尽。后畜生尽已。次饿鬼阿须伦乃至他化自在天尽已。然后人尽无有遗余。此世败坏乃成为灾。又顺正理论云。乃至地狱无一有情。尔时名为地狱已坏。诸有地狱定受业者。业力置他方狱中。由此准知傍生鬼趣。时人身内无有诸虫与佛身同。若时人趣此洲一人无师法然得初静虑。从静虑起唱如是言。离生喜乐甚乐甚静。余人闻已皆入静卢。命终并得生梵世中。乃至此洲有情都尽。是名已坏赡部洲人。东西二洲例此应说。



    北洲命尽生欲界天。由彼钝根无离欲故。生欲界天已静虑现前转得胜衣。方能离欲。乃至人趣无一有情。尔时名为人趣已坏。若诸天趣欲界六天随一法然得初静虑。乃至并得生梵世中。尔时名为欲天已坏。如是欲界无一有情。名欲界中有情已坏。若时梵世随一有情无师法然得二静虑。从彼定起唱如是言。定生喜乐甚乐甚静。余天闻已皆入彼静虑。命终并得生极光净。乃至梵世中有情都尽。如是名已坏有情世间。唯器世间空旷而住。余方世界一切有情感此三千世界业尽。于此渐有七日轮现。诸海干竭众山洞然。洲渚三轮并从焚燎。风吹猛焰烧上天宫。乃至梵宫无遗灰炉。自地火焰烧自地宫。非他地灾能坏他地。由相引起故作是说。



    下火风飘焚烧上地。谓欲界火猛焰上升。为缘引生色界。火焰。余灾亦尔。如应当知。如是始从地狱渐减。乃至器世界尽总名坏劫。又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