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

    第九 (第2/3页)

经云。生后七日其母薨。福应升天非菩萨咎。又因果经云。太子姨母摩诃波阇波提。乳养太子如母无异。



    占相部第七(此别八重)  述意部敕占部呈恭部现相部业因部同异部校量部百福部述意部第一夫至圣无方随缘显晦。澄神虚照。应机如响。所谓寂灭不动感而遂通。于是降神兜率之宫。垂像迦毗之域。家世则轮王递袭。门望则圣道相因。地中三千。



    既殊于洛邑。国朝八万。有逾于稽岭。宗亲借甚孰可详焉。纵吕工之相高帝。世谓知人。若譬私陀之视吾师。未可同日。较其优劣升沈有异也。



    敕占部第二如瑞应经云。尔时白净王令访得五百聪明相师令占太子。相师言。是王之子乃是世间之眼。犹如真金有诸相好极为明净。若当出家成一切种智。若在家者为转轮圣王。领四天下。第一之最。又白王言。有一梵仙名阿私陀。具足五通在于香山。彼能为王断于疑惑。时王心自思惟。香山途路崄绝非人能到。当以何方请来至此。王作念时。阿私陀仙遥知其意。腾空而来为王相之。王见来已喜慰不可言。王及夫人抱太子出欲礼仙人。时仙人止王曰。此是天人三界中尊。云何而令礼于我耶。时彼仙人即起合掌礼太子足。王及夫人白仙人曰。唯愿善相太子。仙人相已。忽然悲泣不能自胜。王及夫人见彼仙悲。举身颤怖生大忧恼。如大波浪动于小船。即问仙人。我子有何不祥而悲泣耶。答言。太子相好具足无有不祥。



    但恨我今年寿已百二十。不久命终生无想天。不睹佛兴不闻经法。故自悲耳。若有众生具三十二相。或生非处久不明显。此人必为转轮圣王。若三十二相。皆得其处又复明显。此人必成一切种智。我今观大王太子诸相皆得其所又极明显。是以决定知成正觉。仙人为王说此语已。辩别而退。



    又佛本行经云。大王我今自慨年耆根熟衰朽老迈。当于尔时不得睹见。失此大利。是故我今悲惋自伤。非彼不吉。即为大王。而说偈言。



    自恨我有大颠倒不值此当得道时空过一生无所闻岂非是我失大利我今年老根纯熟死时将至不复赊念此生分得遭逢所以一喜一忧惧大王释种方兴盛诞此童子福德人一切诸苦逼世间此悉能令得安乐呈恭部第三依佛本行经云。是时摩耶诣童子所至已。持手抱童子头。令向仙人拟如礼拜仙人之足。是时童子威德力故。其身自转足向仙人。时净饭王更复共扶。回童子头令拜仙人。童子力故足还自转向彼仙人。时净饭王复回童子头向仙人。还复转足。如是至三。其阿私陀遥见童子。是时童子放常光明照触大地。童子威德端正可喜。色纯黄金头如宝盖。鼻直而圆修臂下垂肢节正等。无缺无减具足庄严。时阿私陀即从座起。白于王言。大王莫将童子圣头回向于我。何以故。彼头不合顶礼我足。我头应当顶礼彼足。复唱是言。希有希有。大人出世。最大希有。大人出世。我本从天所闻者。即此童子真实定是。如彼不异。时阿私陀整理衣服。偏袒右肾右膝着地。申其两手抱持童子。安其顶上还复本座。本座坐已。还下童子置于膝上。



    现相部第四如佛本行经云。时净饭王复白仙言。大师。我意欲令我子常在。云何方便及今幼年勿使舍我。阿私陀仙复白王言。大王。我实不能专正决定说是方便令作障碍。时净饭王复语仙人。作如是言。大师善听。我今当作种种方便。设方便已。



    不令我子从今幼稚及到盛年。不听暂离舍我出家。阿私陀仙即问王言。大王。今者因何事故说如是语。时净饭王报彼仙人阿私陀言。尊师当知。如我国内所有相师皆语我言。若是童子在家当作转轮圣王。以是因缘我如是语。阿私陀仙复白王言。大王当知。彼等相师皆大妄语。何以故。如是胜相非是转轮圣王之相。今此童子有百善相八十随形。挺特殊好分明炳着皆悉具足。时净饭王问仙人言。大师。何等是八十随形好。时阿私陀具白王言(具说八十种好其文如经今依胜天王经说)故胜天王经。佛自说云。八十种好者。一无能见顶。二顶骨坚实。三额广平正四眉高而长形如初月绀琉璃色。五目广长。六鼻高圆直而孔不现。七耳厚广长埵轮成就。八身坚实如那罗延。九身分不可坏。十身节坚密。十一合身回顾犹如象王。十二身有光明。十三身调直。十四常少不老。十五身常润泽。十六身自将卫不待他人。十七身分满足。十八识满足。十九容仪具足。二十威德远震。二十一一切向不背他。二十二住处安隐不危动。二十三面门如量不大不长二十四面广而平。二十五面圆净如满月。二十六无憔悴容。二十七进止如象王。二十八容仪如师子王。二十九行步如鹅王。三十头如摩陀那果。三十一身色光悦。三十二足趺厚。三十三爪如赤铜叶。三十四行时印文现地。三十五指文庄严。三十六指文明了不闇。三十七手文明直。三十八手文长。三十九手文不断。四十手足如意。四十一手足红白色如莲华。四十二孔门相具。四十三行步不减。四十四行步不过。四十五行步安平。四十六脐深厚状如盘蛇团圆右转。四十七手色青红如孔雀项。四十八毛色润净。四十九身毛右靡。五十口出无上香身毛皆尔。五十一唇色赤润如频婆果。五十二唇润相称。五十三舌形薄。五十四一切乐观。五十五随众生意和悦与语。五十六于一切处无非善言。五十七若见人先与语。五十八音声不高不下。随众生乐。五十九说法随众生语言。六十说法不着。六十一等观众生。六十二先观后作。六十三发一音答众声。六十四说法次第皆有因缘。六十五无有众生能见相尽。六十六观者无厌。六十七具足一切音声。六十八显现善色。  六十九刚强之人见则调伏。恐怖者见即得安隐。七十音声明净。七十一身不倾动。七十二身分大。七十三身长。七十四身不染。七十五光遍身各一丈。七十六光照身而行。七十七身清净。七十八光色润泽犹如青珠。七十九手足满。八十手足德字。依佛说宝女经云。于是宝女问世尊曰。如来有三十二大人之相。前世宿命行何功德。而致是相遍布于体。佛告宝女。吾往古世行无量德。合集众行由得是相遍于身体。今粗举要。如来之相足安平立。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坚固劝助而不退转。未曾覆蔽他人功德故。  如来手足而有法轮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兴设若干种种施故。如来至真指纤长好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别说经义。救护众生令无患故。如来手足生网鞔理大人相者。乃往古世未曾破坏他人眷属故。如来手足柔软微妙大人相者。乃往古世而以慧施若干种衣细软服故。如来而有七合充满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广设众施供诸乏故。如来之膝至正无节□踢如鹿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奉受经典不违失。故如来之身其阴马藏大人相者。乃往古世谨慎己身远色欲法。故如来之身颊车充满犹如师子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广修净业修行备故。  如来至真常于胸前自然卍字大人相者。乃往古世蠲除秽浊不善行故。如来肢体具足成就大人相者。乃往古世施以无畏安慰人故。  如来手臂长出于膝大人相者。乃往古世人有作事佐助劝故。



    如来身净而无瑕疵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奉行十善无厌足故。



    如来脑户充满弘备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其有病者施若干种药瞻视疗故。



    如来师子出大人相者。乃往古世殖众德本具足备故。



    如来具四十齿白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志性等仁于众生故。



    如来牙齿无有间疏大人相者。乃往古世谏人诤斗令和合故。



    如来颊牙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则以微妙意可之物而施与故。



    如来清白美好发眉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善自护己身口心故。  如来广长舌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出言至诚护口之过故。  如来亹亹大人相者。以无量福供养究竟。心行仁和与众生愿使得覆盖故。



    如来梵声哀恋之音大人相者。乃往古世言语柔和与众人言护口节辞。无央数人闻其所语无不悦故。



    如来瞳子如绀青色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常以慈目察众人故。



    如来之眼如月初生大人相者。乃往古世无粗暴志心性和顺故。



    如来眉间白毫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咨嗟歌诵闲居之德众行故。



    如来顶上肉髻自然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奉敬贤圣礼尊长故。



    如来肌体柔软妙好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心念合集法品藏故。



    如来身形紫磨金色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多施衣服卧具床故。



    如来之体一一毛生大人相者。乃往古世离于集会众闹处故。



    如来之毛上向右旋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尊敬于师受善友教稽首从故。  如来头发如绀青色大人相者。乃往古世愍伤群黎不以刀杖而加害故。



    如来之身平正方圆无有阿曲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己身众生劝化安之令定意故。



    如来之脊如大钩锁善有威曜巍巍之德大人相者。乃往古世为诸正觉兴立形像缮修坏寺。其离散者劝使和合。施无畏惧。其诤讼者化令相顺故。



    汝欲知之。吾往世时行于无量不可计会众德之本故。如来宿世奉行如斯。乃能致此三十二大人之相也。  如第二十二梵声相中。依新婆沙论云。如来梵声相。谓佛于喉藏中有妙大种。能发悦意和雅梵音。如羯罗频迦鸟。乃发深远雷震之声。如帝释鼓。如是音声具八功德。一者深远。二者和雅。三者分明。四者悦耳。五者入心。六者发喜。七者易了。八者无厌。



    大智度论云。如来有梵声相。如梵天王五种声而从口出。一甚深如雷。二清彻远闻闻者悦乐。三入心敬爱。四谛了易解。五听者欲闻无厌。菩萨亦有如是五种声从口中出。迦陵毗伽声相可爱如天鼓音深远。



    又新婆沙论问。相是何义。答标帜义是相义。殊胜义是相义。祥瑞义是相义。问何故丈夫相唯三十二不增不减耶。胁尊者说曰。若增若减。俱亦生疑不违法相。说有三十二者。世间共许。是吉祥义。数不增减。若三十二相庄严佛身则于世间最胜无比。若当减者便力阙少。若更增者则为杂乱。皆非殊妙。故唯尔所三十二丈夫相也。  又智度论问。是三十二相三业之中何业种耶。答曰。是意业非身口业。是意业利故。又六识中是意识种非五识。以五识不能分别故。



    问曰。是三十二相几时能成种。答曰。极迟百劫。极疾九十一劫。释迦牟尼菩萨九十一大劫行辨得三十二相。如经中言。过去久远有佛名弗沙。时有二菩萨。一名释迦牟尼。一名弥勒。弗沙佛欲观释迦牟尼菩萨心纯熟未。即观见之。



    知其心未纯熟。而诸弟子心皆纯熟。又弥勒菩萨心已纯熟。而弟子未纯熟。是时弗沙佛如是思惟。一人之心易可速化。众人之心难可疾治。如是思惟竟。弗沙佛欲使释迦菩萨疾得成佛。上雪山上入宝窟中入火禅定。是时释迦菩萨作外道仙人上山探药。见弗沙佛坐宝窟中入火禅定放大光明。见已心生欢喜信敬。翘一脚立叉手向佛。一心而观目未曾瞬。七日七夜。以一偈赞佛。  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界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七日七夜谛观世尊目未曾瞬。超越九劫。于九十一劫中得阿耨菩提。释迦菩萨贵其心思不贵多言。若更以余偈赞佛心或散乱。是故七夜以一偈赞佛。



    问曰。何故释迦菩萨心不纯熟而弟子纯熟。弥勒菩萨自心纯熟而弟子不纯耶。  答曰。释迦菩萨饶益众生心多自为身少故。弥勒菩萨多为己身少为众生故。



    业因部第五如得无垢女经云。佛言。菩萨成就四法得三十二丈夫相。何等为四。一把金散佛或散浮图。二常以香油涂如来塔。三种种华香伎乐布施。四眷属相随供养和上阿阇梨等。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把金散浮图香油涂佛塔施以华香乐敬心供养师行如是四法得三十二相端正甚奇妙一切功德具菩萨成就四法得八十种好。何等为四。一种种妙衣庄严法座。二供养他人心不生倦。三于法师所不作斗乱。四教诸众生修菩提行。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妙衣严法座供养他不倦教众生菩提易得八十好菩萨修行此四种功德故常于一切时有胜相庄严同异部第六如新婆沙论。问八十随好为在何处。答在诸相间。随诸相转。庄严佛身令极妙好。问相与随好不相障夺耶。答不尔。相与随好更相显发。如林中华显发诸树。佛身如是相好庄严。又如金山众宝杂饰。



    问菩萨所得三十二相。与轮王相有何差别。答菩萨所得四事胜。一炽盛。二分明。三圆满。四得处。复有五事胜。一得处。二极端严。三文像深。四随顺胜智。五随顺离染。  校量部第七佛阿毗昙经云。以一千阿僧只世界众生所有功德。成佛一毛孔。如是成佛一毛孔功德遍如来身毛孔功德成佛一好。如是成就八十种好功德。增为百倍。乃成如来身上一相所。成就三十二相功德。增为千倍。乃成如来额上一白毫相。以一千毫相功德。增为百倍。乃成如来一顶骨相。一切飞天所不能见顶。如是不思议清净功德聚成就佛身。是故如来于天人中最为尊胜。



    百福部第八依优婆塞戒经云。佛言。菩萨修一一相。以百福德而为围绕。修心五十具心五十。是则名为百种福德。善男子。一切世间所有福德。不及如来一毛功德。如来一切毛孔功德。不如一好功德。聚合八十种好功德不如一相功德。一切相功德不如白毫相功德。白毫相功德复不及无见顶相功德。是故如来成就具足无量功德。是三十二相。即是大悲之果报。



    又新婆沙论。问如契经说。佛一一相百福庄严。何谓百福。答此中百思名为百福。何谓百思。谓如菩萨造作增长足善住相业时。先起五十思修治身器令净调柔。次起一思正牵引彼。后复起五十思令其圆满。譬如农夫先治畦陇次下种子后以粪水而覆溉之。彼亦如是。如足善住相业。有如是百思庄严。乃至顶上乌瑟腻。砂相业亦复如是。由此故说。佛一一相百福庄严。问何者五十思耶。答依十业道各有五思。谓依离杀业道有五思。一离杀思。二劝道思。三赞美思四随喜思。五回向思。谓回所修向菩提故。乃至正见亦尔。是名五十思。有说。依十业道各起下中上上胜上极五品善思。如杂修静虑。有说。依十业道各起五思。一加行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