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四十七 (第1/3页)

    惩过篇第四十六和顺篇第四十七惩过篇(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夫形骸多患理须严诫。根识昏沈宜常警策。故经曰。无以睡眠因缘令一生空过无所得也。但有身则为患本。无身则患灭。故礼无不敬。傲不可长。若纵傲高弥增堕慢。徒施攻击无奈患忧。口是刀斧之门祸累之始。心怀毒念。口施毒言。



    身行毒业。兴斯三业弥招四趣故书云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国。又言。行是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意为业本。身口由发。所以先除凶怀袪邪务正。故知可恶川流事由心造。何以知然。若瞥缘心起故口发恶言。言由意显。靡恶不为。故成实论云。离心无思则无身口业也。  引证部第二如维摩经云。故以若干苦切之言乃可入律。书云。闻谏如流。斯言可录。佷戾不信恶马难调。抚膺多愧常以自箴。庶有闻论致序心曲。今欲缄其言而整其身者。未若先挫其心而次折其意。故经云。制之一处无事不办。譬如金山之窟狐兔所不敢停渟渊澄海蛙龟所不肯宿。故知洁其心而净其意者。则三涂报息四德常满。防意如城守口如瓶。可谓金河遗寄属在伊人。玉门化广信于斯矣。既策斯三业。则能除四患。何等四患。谓生老病死也。故受胎经云。众生受胎之时备尽艰难。冥冥漠漠状若浮尘。十月将满母胎知苦。业风催促头向产门。堕地鞭触如在刀山。风激冷触如似寒冰。当尔之时生为实苦。又涅槃经云。譬如灯炷唯赖膏油。膏油既尽势不久停。人亦如是。唯赖壮膏。壮膏既尽。衰老之炷何得久住。



    又出曜经。佛说老苦偈云。



    少时意盛壮为老所见过形衰极枯槁气竭凭杖行又佛说死苦偈云。  气绝神逝形骸萧索人物一统无生不终又涅槃经云。夫死者。于崄难处无有资粮。去处县远而无伴侣。昼夜常行不知边际。深邃幽暗无有灯明。入无门户而有处所。虽无痛处不可疗治。往无遮止到不得脱。又无量寿经云。独生独死独来独去。苦乐之地。身自当之无有代者。



    幽幽冥冥别离长久。道路不同会见无期。甚难甚难。复得相值。夫生则亲族欢聚尽慈爱之和。死则朝亡暮殡。便有恐畏分离之状。歌哭相送。往者不知。反室空堂。寂灭无睹。存亡有无。变化俄顷。故出曜经佛重说死苦偈云。



    命如果待熟常恐会零落已生皆有苦孰能致不死犹如死囚将诣都市动向死道人命如是如何驶流往而不返人命如是逝者不还又出曜经云。昔有梵志兄弟四人。皆得五通。自知命促七日必死。兄弟议曰。我等兄弟神通自在。能以神力翻覆天地。现极大手扪摸日月。移山住流无所不办。宁当不能避此难也。第一兄曰。吾入大海。上下平等正处中间。无常杀鬼安知我处。第二弟言。吾入须弥山腹中间。还合其表使无际现。无常杀鬼焉知我处。第三弟言。吾处虚空隐形无迹。无常杀鬼安知我处。第四弟言。吾当隐在大市之中。众人猥闹各不相识。无常杀鬼趣得一人。何必取吾。四人议讫相将辞王。而白王曰。吾等计算余命日促。各欲逃走欲求多福。王寻告曰。善进其德。



    于是别去。各适所至。七日期满各从其处而皆命终。佛以天眼见四梵志避于无常各求度世皆已命终而说偈言。



    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间无有地方所脱之不受死又增一阿含经云。尔时世尊在舍卫国东鹿母园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是时世尊七月十五日。于露地敷坐。比丘僧前后围绕。佛告阿难曰。汝今速击揵椎。今七月十五日是受岁之日。阿难叉手便说此偈。  净眼无余等无事而不练智慧无染着何等名受岁世尊以偈报曰。



    受岁三业净身口意所作两两比丘对自陈所作短还自称名字今日众受岁我亦净意受唯愿原其过是时阿难闻已欢喜。即升讲堂手执揵椎。而说此偈。



    降伏魔力怨除结无有余露地击揵椎比丘闻当集诸欲闻法人度流生死海闻此妙响音尽当运集此尔时阿难击揵椎已。至世尊所。白世尊言。今正是时。唯愿世尊。何所敕使。是时世尊告阿难曰。汝随次坐。当坐草座。时诸比丘各坐草座。是时世尊默然观诸比丘已。便敕诸比丘。我今欲受岁。我无过咎于众人乎。又不犯身口意耶。如来说此语已。诸比丘默然不对。是时再三告诸比丘已。时尊者舍利弗即从座起。长跪白世尊言。诸比丘众。观察如来无身口意过。世尊。今日不度者度。



    不脱者脱。不般涅槃者令般涅槃。无救者为作救护。盲者为作眼目。为病者作大医王。三界独尊无能及者。以此事缘如来无咎于众人。亦无身口意过。是时舍利弗白世尊言。我今自陈无咎于如来及比丘僧乎。世尊告曰。汝舍利弗都无身口意所作非行。汝今智慧无能及者。汝今所说常如法义未曾违理是时舍利弗白佛言。



    此五百比丘尽当受岁。尽无咎于如来乎。世尊告曰。亦不责此五百比丘身口意。



    此舍利弗大众之中。极为清净无瑕秽。今此众中最小下座得须陀洹。必当上及不退转法。以是之故我不恐责此众。



    又佛本行经云。尔时释种宗族士众。一切合有九万九千。及迦毗罗婆苏都城所居人民。从城共往欲见如来。世尊遥见输头檀王与诸大众严备而来。即作是念。我若见彼不起迎奉。人当说我。此岂戒行果报人乎。云何见父不起迎逆。我今若见父及大众起往迎者。彼等获得无量大罪。若我今者持其威仪在此住者。彼等于我不生敬心。如来作此三种念。观见有如此三种因缘。思量如是三种义已。



    从座而起。飞腾虚空现种种神变。令大众生信并皆入道。



    又梵网经云。若佛子。应如法次第坐。先受戒者在前坐。后受戒者在后坐。  不问老少比丘比丘尼贵人国王王子乃至黄门奴婢。皆应先受戒者在前坐。后受戒者次第而坐。莫如外道痴人。若老若少无前无后。坐无次第兵奴之法。我佛法中先者先坐后者后坐。而菩萨不次第坐者。犯轻垢罪。若佛子。常行教化。大悲心入檀越贵人家一切众中。不得立为白衣说法。应白衣众前高座上坐。法师不得地立为四众白衣说法。若说法时法师高座香华供养。四众听者下坐如孝顺父母。敬顺师教如事火婆罗门。其说法者若不如法。犯轻垢罪。



    又善见论云。弟子参师当避六处。一不得当前。二不得当后。三不得太远。



    四不得太近。五不得处高。六不得上风立。问曰。四种身仪若坐立行卧。何故但云一面立。答曰。为参故不应行。为恭敬不应坐。为供养故不应卧。



    又三千威仪云。欲上床有五事。一当徐却踞床。二不得匍匐上。三不得使床有声。四不得大拂拭床席使有声。五洗足未燥当拭之。在床上有五事。一不得大吹。二不得叱咤喑噫。三不得叹息思念世间事。四不得狗群卧。五欲起坐当以时。若意走不定当自责本起。又卧有五事。一当头首向佛。二不得卧视佛。三不得双申两足。四不得向壁卧亦不得伏卧。五不得竖两膝要当拘手检两足累两膝。  又卧起欲出户有五事。一起下床不使床有声。二着履先当抖擞。三正住着法衣。



    四欲开户先三弹指。不得使户有声。五户中有佛像不得背出。当还向户而出。出不得住与人言。



    又正法念经云。孔雀菩萨为诸天众说调伏法。若在家出家。若老若少。调伏相应。以此庄严。如出家之人初以袈裟而自调伏。当行七事。一者如其国法受粪扫衣。在家之人所弃之衣。若在冢间有死人衣。死尸所压则不应取。若于冢间得破坏衣则应受用。是名袈裟调伏之法。



    第二若入聚落观地而行。前视一寻。念佛影像一心正念诸根不乱。不观一切所须之具。不与女人言论。不抱小儿。不数动足。亦不动臂及其床座。不手摩头不数整衣。不抖擞袈裟。不按摩手。亦不弹指。是名第二调伏之法。



    第三若入施主家。于饭食时齐腕澡手。若受食时不大舒手。当前一肘。不满口食亦不太少。若所搏饭不大不小。不大张口。不令有声。所应之食但食二分。



    食知止足。不观他钵而生贪心。所受饮食不怀他心。自观其钵不左右顾视。是名第三调伏之法。



    第四若于食时。若于聚落。或于城邑。先所见食不生心念。不数言说亦不悕望。所受敷具如法受畜。不求上胜。是名第四调伏之法。



    第五一切所作不倚不着不惜身命。于所用具不多聚积。不行边方危怖之处。  不异服饰。不偏乐于一家往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