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

    第九十五 (第2/3页)

随人。虽更生死不可得免。于是世尊即说偈言。



    挝杖良善妄谗无罪其殃十倍灾迅无赦生受酷痛形体毁坼自然恼病失意恍惚人所轻笑或县官厄财产耗尽亲戚离别舍宅所有灾火焚烧死入地狱如是为十时病比丘闻佛此偈及宿命事。克心自责。所患除愈。得阿罗汉道。贤提国王。没命奉行得须陀洹道。



    又善生经云。瞻病人不应生厌。若自无物出外求之。若不得贷三宝物看。差已十倍还之。五百问事云。看病人将病人物。为病人供给所须。不问病者。或问起嫌。并不得用。若已取者应偿。不还犯重罪。又四分律云。看病得五功德。一知病人可食不可食。可食便与。二不恶贱病人大小便利唾吐。三有慈愍心。不为衣食故看。四能经理汤药。乃至差。若命终。五能为病人说法欢喜己善法增长。



    医药部第四夫人有四支五藏。壹觉壹寐。呼吸吐纳精气往来。流而为荣卫。彰而为气色。发而为音声。此人之常数也。阳用其精。阴用其形。天人所同也。及其失也。承则生热。否则生寒。结而为瘤赘。陷而为痈疽。奔而为之惴。竭而为焦故。良医导之以针石。救之以药济。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也。  如增一阿含经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大患。云何为三。一风为大患。  二痰为大患。三冷为大患。然有三良药治。风患者苏为良药。及苏所作饭食。若痰患者蜜为良药。及蜜所作饮食。若冷患者油为良药。及油所作饭食。是谓三大患有此三药治。如是比丘亦有三大患。一贪欲。二瞋恚。三愚痴。然有三良药治。一若贪欲起时以不净往治。及思惟不净道。二若瞋恚大患者。以慈心往治。



    及思惟慈心道。三若愚痴大患者。以智慧往治。及思惟因缘所起道。是谓比丘有此三大患有此三药治。



    又金光明经云。佛在世时。有持水长者。善知医方。救诸病苦。持水长者有子。名曰流水。端正第一威德具足。受性聪敏善解诸论。见诸众生受诸苦恼。时长者子即至父所。说偈问言。



    云何当知四大诸根衰损伐谢而得诸病云何当知饮食时节若食食已身火不灭云何当知治风及热水过肺病及以等分何时动风何时动热何时动水以害众生时父长者即以偈颂解说医方而答其子三月是夏三月是秋三月是冬三月是春是十二月三三而说从如是数一岁四时若二二说足满六时三三本摄二二现时随是时节消息饮食是能益身医方所说随时岁中诸根四大代谢增损令身得病有善医师随顺四时三月将养调和六大随病饮食及以汤药多风病者夏则发动其热病者秋则发动等分病者冬则发动其肺病者春则增剧有风病者夏则应服肥腻碱酢及以热食有热病者秋服冷甜等分冬服甜酢肥腻肺病春服肥腻辛热饱食然后则发肺病于食消时则发热病食消已后则发风病如是四大随三时发病风羸损补以苏腻热病下药服呵梨勒等病应服三种妙药所谓甜辛及以苏腻肺病应服随时吐药若风热病肺病等分违时而发应当任师筹量随病饮食汤药又智度论云。般若波罗蜜。能除八万四千病根本。此之八万四千皆从四病起。一贪。二瞋。三痴。四三毒等分。此之四病各分二万一千。以不净观除贪欲二万一千烦恼。以慈悲观除瞋恚二万一千烦恼。以因缘观除愚痴二万一千烦恼。



    总用上药除等分病二万一千烦恼。譬如宝珠能除黑暗。般若波罗蜜亦能除三毒烦恼病。



    安置部第五盖闻三界之宅。寔四大之器。六尘之境。是五阴所居。良由妄想虚构惑倒交兴。致使万苦争缠百忧总萃。今既报熟命临风烛。然众生贪着至死不觉。恐在旧所恋爱资财。染着眷属。佛教移处令生厌离。知无常将至使兴心正念也。



    如僧只律云。若是大德病者。应在露现处上好房中。拟道俗问讯生善。瞻病人每须烧香然灯。香汁涂地。供待人客。依西域只桓寺图云。寺西北角日光没处为无常院。若有病者安置在中。堂号无常多生厌背。去者极众。还唯一二。其堂内安一立像金色涂者。面向东方。当置病人在像前坐。若无力者。令病人卧面向西方观佛相好。其像手中系一五色彩幡。令病人手执幡脚作往生净土之意。坐处虽有便利。世尊不以为恶。原其此土本是杂秽之处。犹降灵俯接下类群生。况今将命投佛。宁相弃舍。随病人所乐何境。或作弥陀弥勒阿□观音等形。如前安置。烧香散华。供养不绝。生病者善心。



    敛念部第六夫三界非有五阴皆无。四倒十缠共相和合。一切如电。挥万劫于俄顷。丘井易沦。终漂沈于苦海。迷途遂远。弱丧亡归。区区七尺。莫知其假。耳目之外。



    终自空谈。靡依靡救。不信不受。生灵一谢再返无期。所以抚心自恻临危安泰也。



    故十诵律云。看病人应随病者先所习学而赞叹之。不得毁呰退本善心。



    又四分律云。为病人说法令其欢喜。



    又毗尼母论云。病人不用看病人语。看病人违病者意并得罪。又华严经。临终为病人说偈云。



    又放光明名见佛彼光觉寤命终者念佛三昧必见佛命终之后生佛前念彼临终劝念善又示尊像令瞻敬又复劝令归依佛因是得成见佛光往生论云。若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念成就者。毕竟得生安乐国土。见彼阿弥陀佛。何等为五。一者礼拜。二者赞叹。三者作愿。四者观察。五者回向。又随愿往生经云。佛告普广菩萨。若四辈男子女人。临终之日愿生十方佛刹土者。当先洗浴身体着鲜洁之衣。烧众名香悬缯幡盖歌赞三宝读诵尊经。为病者说因缘譬喻善巧言词微妙经义。苦空非实四大假合。形如芭蕉。中无有实。又如电光。不得久停。故云色不久鲜当归坏败。精诚行道可得度苦。随心所愿无不获果。



    述曰。如前教已复将经像至病人所。题其经名像名告语示之。使开目睹见。



    令其惺寤。兼请有德智人读诵大乘。助扬赞呗。幡华乱坠。宛转目前。香气氛氲。常注鼻根。常与善语勿传恶言。以临终时多有恶业相现不能立志排除。是故瞻病之人。特须方便善巧诱救使心心相续刹那不驻。乘此福力作往生净土之意。



    故智度论云。从生作善。临终恶念。便生恶道。从生作恶。临终善念。而生天上。又维摩经云。忆所修福念于净命。



    又正法念经云。若有众生持戒。于破戒病人不求恩惠。心不疲厌。供养病人。命终生普观天。五欲纵逸不知厌足。而说颂曰。



    紫纨未可得漳滨徒再离一逢犬马病贲育罢驱驰既无九转术复阙万金奇不着授盥掌唯梦莲华池感应缘(略引一十四验)



    晋欧议曹椽晋袁无忌晋康法朗晋安慧则晋竺法义宋罗玙妻费氏宋王文明宋李清宋释昙颖魏王长豫齐释慧进隋释僧喜唐萨孤训唐释彻师晋南郡议曹椽姓欧。得病经年骨消肉尽。巫医备至无复方计。其子夜如得睡眠。梦见数沙门。来视其父。明旦便往诣佛图见诸沙门。问佛为何神。沙门为说事状。便将诸道人归请读经。再宿病人自觉病如轻。昼得小眠。如举头见门中有数十小儿。皆五彩衣。手中有持幡仗者。刀矛者。于门走入。有两小儿在前。径至帘前。忽便还走语后众人。小住小住。屋中纯是道人。遂不复来前。自此后病渐渐得差(右此一验出灵鬼志)。



    晋陈国袁无忌。寓居东平。永嘉初得疫疠。家百余口。死亡垂尽。往避大宅。权住田舍。有一小屋兄弟共寝。版床荐席数重。夜眠失晓。床出在户外。宿昔如此。兄弟怪怖皆不眠。后见一妇人来在户前。知忌等不眠前却户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