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崩剧与重塑
第一百零一章 崩剧与重塑 (第1/3页)
鲜于铮死了,丁修彦的试镜自然也就到此结束。
两人最后的对话,是《论语.宪问》中的,原文为——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大意是说,有人问孔子,用恩德善行来回报怨恨恶行,怎么样?孔子回答他,那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呢?应该用适当的惩罚来回报怨恨,再用恩德善行去回报给你恩德善行的人。潜在意思便是,如果你以德报怨,那就对与你为善的人不公平了。
不得不说,这两句用在刚才的剧情里,十分的巧妙。
因为在古代背景下,圣人学说大多会被曲解,方仲良能够顿悟,殊为不易,而那一朝得道,更是难得的点睛之笔。
单看方才的场景,可能大多数人都会以为尹泓的潜意识被丁修彦盖过了,其实不然,细细回味,方才不过是洛芊语与鲜于铮的感情单线,仅仅是剧情的辅线,贯穿整部剧的,仍旧是方仲良从入江湖到登朝堂,从穷则独善其身的穷书生慢慢演变成达则兼济天下的新帝。
打个比喻,一部戏从开始到结尾,就是一棵树从根部及树冠的过程。
方仲良的故事是这部戏的主线,也就是树的主干;而鲜于铮与洛芊语的感情线,就相当于主干旁的分支之一。崩剧,致使感情线的分支发生了变异——太过粗壮,这时候,树长成了倒向一边的歪脖子树,失衡了!
而方仲良却又在这时候异军突起,像是给这颗歪脖子树打入了另一针催化剂——主干也变异了!它不再按照向上的设定走,它朝着与歪脖子分支相反的方向延伸,令这颗树重新回归到了平衡。
相较于丁修彦错有错着的重塑,尹泓在崩坏的剧情中悍然得道,又何尝不是种重塑?且,他的润物细无声,从境界来论更显难得。
毕竟嘛,试镜的剧情就这一小段,崩坏后实质上更有利于丁修彦的发挥不是?但尹泓的表现却丝毫不落下风,这已经是条件不对等下却依旧打平的另一种胜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