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不与 6

    东风不与 6 (第3/3页)

你哪里是包袱,分明是我心头的宝贝。只要你心中有我,为你死了我也愿意,又何况这些虚名浮利。罢,都是我不好,无端惹你伤心。我给娘子陪个不是,还请娘子宽恕我这一回吧。”

    小花见耶律隆起身对自己连连鞠躬不已,不由破涕为笑。耶律隆见了,拍手笑道:“既笑了,就不许再哭了,我见了你的眼泪,浑身就软的一点力气也没有,你以后可不准动不动就用这招来制我。”

    小花嘟了小嘴,别过了脸去,耶律隆一笑,从身后轻轻搂住了她。两个人互相依偎在一起,望着闪烁的烛火,心中无限话儿,却是默然而坐,忽听雨点轻轻打在舱棚上,竟似窗外正淅淅沥沥下起了一场冬日夜雨。

    耶律隆见烛火被舱壁透过的寒风吹得摇曳不定,小花的一双小手已是微微发凉,忙起身用油纸将缝隙一一遮挡了起来,回头却见小花将烛芯剪断了一些,又添了些灯油,不由笑道:“小花,天已不早了,还是早些睡吧。”

    小花轻声道:“隆哥哥,我睡不着,你陪陪我,可好?”

    耶律隆轻轻一叹:“我也是如此,不如我守着你,说一晚的话儿如何?”

    两人相视一笑,将头抵靠在一起,只是软语轻言,喃喃不休。却见那舱中灯火在寒江之上,风雨飘摇间,忽明忽暗,隐隐透出一点暖意,闪闪直到夜深。

    第二日晌午,方君论急急赶回了军中,还未踏上甲板,已连声高叫道:“隆将军,大事不好,大事不好!”

    耶律隆正站在船头遥望宋军动向,听了此言,赶忙迎上前问道:“夫子,何事慌张?”

    只见方君论气喘吁吁地说道:“隆将军,我打探了一夜,方从一个大宋商人的口中得知,宋军收购皮革居然是为了搭建浮桥。如今宋人的步兵已经进驻池州附近,十几万大军加上征来的民夫,日日夜夜只是不停赶工。听闻赵匡胤已经下了死令,务必要在一个月内搭成浮桥,江北皮革供不应求,所以宋人才来到江南大肆抢购。”

    小花听见方君论回来,早从舱中奔了出来,听了夫子的话,不由奇道:“宋人居然要在这茫茫大江之上搭建浮桥,夫子认为他们能有几分把握?”

    方君论顿足道:“宋人之中能工巧匠不少,当年我游学汴京,便见五业兴旺,常有匠人们出奇制胜,有许多新鲜玩意竟是闻所未闻。我记得曾见有匠人将泥土刻成一个个字来,随意组合之后,什么书都能印得出来,又方便又快捷。这浮桥也未必就不能成功。将一个个小皮筏子紧紧连在一起,若能克服江中水流冲撞,将桥身稳住,步兵就能通过浮桥迅速过江,杀我军一个措手不及。况且浮桥可以移动,长江之上到处可用,却是防不胜防。”

    耶律隆大叫一声:“果然妙计,也亏宋人怎么想得出来。来人,即刻传令军中,命水军严守江道,所有商船逐一检查,绝不能让江南的皮革运到江北,若有违令者,斩无赦。”

    方君论听了,摇了摇头,叹道:“隆将军,此法只怕行不通。商人逐利,如今暴利之下,提着脑袋也有人干。”

    耶律隆蹙眉道:“夫子,那你又有何高见?如今事态紧急,唯有此举能暂缓宋军的造桥进度,我们方有时间寻求破敌之策。唉,还望商人们以国家为重,不要做出那等鼠目寸光、自毁长城的事来。”

    方君论长长叹了口气,半响也不言语,小花一旁见了,忙对耶律隆说道:“隆哥哥,事不宜迟,你还是赶紧下令吧。无论商人们肯不肯,总能阻挡一部分皮革流入江北。不仅如此,我想那宋人搭建浮桥,所需物料绝对不限于皮革一项,恐怕还要好好打探清楚,一并禁了才好。”

    (大宋攻唐的确用的是浮桥,只是我也没有见过,游戏文字,姑妄言之,姑且听之,且勿考究,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