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17)刘邦起事(2)

    楔子(17)刘邦起事(2) (第2/3页)

国已不足虑,于是北上进攻赵国。攻下邯郸后迁其民于河内。而赵军退守距鹿,章邯率军进围赵王歇与赵相张耳于巨鹿。

    这时楚怀王把都城由盱眙迁至彭城,并项羽军与吕臣军自将。

    封项羽为长安侯,任鲁公;封沛公刘邦为武安侯,任砀郡长,将本部兵驻砀。以吕臣为司徒,其父吕青为令尹。经过一番调整之后,楚国局势稳定下来。

    赵王与张耳困于巨鹿,遣使至楚向楚国求救。楚怀王经过商议后答应救赵。

    但为了分散秦军力量,决定派一支部队西向直接攻秦。北路楚军以宋义为主将,西路军以刘邦为主将。

    约定谁先入关中,谁就是关中王。当时由于秦军军势正壮,楚国上下皆不看好西征,都不愿意领军西征。

    于是他们以沛公为西征军统帅西征,借口是刘邦为人宽厚,可以减少西进阻力。而项羽则因为叔父之死,积极要求随沛公西征。

    但楚诸老将皆以项羽为人“强悍勇猛”及“所过皆残灭”不利于西征为由拒绝了项羽的要求,让他担任北路军的次将北上救赵。

    沛公军由砀出兵,北上先行收集陈胜、项梁的散卒。至成阳,与秦军夹壁杠里。沛公军出击秦军,大破秦军,秦将王离逃走。

    接着,沛公引兵西进,遇彭越于昌邑(今山东巨野县大谢湖镇昌邑村)。

    两人合力攻昌邑,未下,沛公还军至栗(今河南夏邑)。在栗,遇刚武侯,夺其军,沛公军队增加了四千多人。

    接着与魏将皇欣、魏申徒武蒲军合攻昌邑,又没攻下。沛公刘邦决定舍弃昌邑不打,率军西行。

    刘邦行军至高阳,并访求贤士。正好沛公军队中有一骑士家在高阳,于是回家探亲。

    这时高阳人郦食其为其同乡,于是就请他代为向刘邦引荐自己。他对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