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赵成心思

    第三十章 赵成心思 (第2/3页)

对于这个侄子,他不惮用最阴暗的角度去思考,只不过到底是什么陷阱,他还没有看意识到。他只能本着最基本的思路去为赵国争取利益。

    事实上,他觉得他可能赌对了。因为从一开始,以联姻的方式换取韩国的认同是说不通的,国家利益面前,韩王也不是傻瓜。那么赵雍派自己来的目的是什么呢?

    赵成静下心来,反复推演自己在韩王面前的反应,不一会,冷汗涔涔而下。

    是了,若是当时,自己趁机激怒韩国,赵雍就有了和韩国开战的借口,而自己会不会因为挑起了两国之间的战争,而被赵雍趁机除掉呢?否则,怎么解释富丁此来提出的妥协的方案?又如何解释自己离开不久,虞信就去了魏国呢?放着典客司这么多使者不用,却用了虞信。要知道,虞信的身份,是直接和赵雍沟通,而不需要通报他人的!

    应该说,赵成将赵雍的心思,猜对了一半。

    赵雍在收到赵成的加急文书之前,一份由中军候递交的情报就已经放在了他的案前,甚至于赵成离开之后,韩王破口大骂,公仲侈添油加醋这等场景,也一一在目。应该说,这几年赵国对韩国的渗透,是非常成功的。除了乐毅的筹划之功,赵雍舍得花钱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应该说赵成没有猜错,至少赵雍真的没把希望压在这一次联姻上,他只不过希望通过这次出访,一来看一下韩国国内亲近赵国的势力有多大,另一方面,就是关于赵成。

    赵雍还真的没打算将赵成置于死地,赵成超然的地位,也决定了自己在对待他的事情上畏首畏尾,除非犯了谋逆之罪,否则不可能真的杀了他。

    赵国和秦国或许是同一个祖先的基因的缘故,一直以来都崇尚私斗,而且比之秦国,有过之而无不及。赵国人在私斗上的表现,一个是对外表现出的豪侠之气,所谓慷慨悲歌之士,大抵就是指这一方面了。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内斗不止,而且内斗还多出现于稳定之时。譬如赵桓子和赵献侯之争,赵武公儿子作乱,赵成侯和赵胜之争等等,无不将这种内斗之争表现的淋漓尽致,而对赵国的损害,又岂止一星半点。

    且不说赵雍早就对赵成加以提防,单单就是上述历史教训,就足够他引以为戒了,所以赵毅的黑衣密探,给了赵成足够的关注。特别是赵成的寿宴上,部分宗室大放厥词,让赵雍异常愤怒,对于赵成,也多了一份忌惮。

    当了这么多年赵王,赵雍开始明白了非黑即白这个词的可笑。自己努力推进变法,无非是希望通过造就一批新的利益者,对赵国的权贵阶层进行换血,虽然耗时很长,却安全的多。

    不过政治这个东西很奇妙,没有一个人是完全孤立的。新的利益者为了进入权力中枢,总会不自觉的和旧的贵族搅在一起,形成新的利益链条;而旧的贵族们则希望稀释新权贵阶层的利益来反对变法。整个朝堂都是一片浑水,这也是为什么从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