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商君非圣

    第二十四章 商君非圣 (第2/3页)

起来也就不一样。商鞅看到了秦人的武勇和野蛮,采用严刑峻法,订下了规矩并踏踏实实执行了十年,而如果赵人重走这条道路,无非就是东施效颦,贻笑大方,甚至适得其反。”

    “那么少君觉得,该如何去做呢?”

    “像商鞅一样,订下符合赵国国情的各种规矩,踏踏实实的执行十年,十年之后,再看再说。”赵雍说完,长长出了一口气,终于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完了。

    这是自己半年以来,第一次这么尽兴。因为特殊原因,他有着超越了现代人的见识和眼光。但是他很清楚,并不是将他知道的所有知识都搬过来用,就能成功的。所有的文明都必须植根于其现实的土壤,而他要做的,就是试着引导赵国,避免走上秦国的那种暴虐的统一之路,而又能和这个未来的对手相抗衡。

    不过,让赵雍吃惊的是,刚才还对自己视之如常的鹖冠子,竟然站起身,退后一步,然后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手在膝前,头在手后。

    这样的礼节意味着什么,无论是在身旁的喜,还是小庞暖,都是非常清楚的。

    稽首,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

    然而像鹖冠子这样无意于仕途的闲散多贤之人,即使见了君主,也顶多作揖,而非稽首,一是因为国君对这种人的尊敬,第二,也是他们表示自己高傲,国君必须听从自己的标志。

    但是此刻,鹖冠子向赵雍的行了一个稽首礼,其意义之深远,也就不言自明了。

    鹖冠子对赵雍说的很清楚,在他尚未亲政之前,现在的一切都是徒劳无功的,他现在要做的,就是跟随三个师傅,多听多问多看多想,彻底了解中原形势,还有赵国自己的情况,这样才能为将来做好准备。

    从这天开始,鹖冠子就在赵都邯郸生活了下来。赵雍常常出城,问计于他。为了方便,他决定,每个月探望邯郸城中的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并且成为定制。

    此令一出,百姓额手相庆,都认为赵雍虽然小小年纪,但是已经有了圣人之像。很多人甚至见了赵雍出来拜访城中老者,争相追随,亦步亦趋,有的还不断的往赵雍的怀中塞特产,大有当年,老百姓送别解放军的意思,弄得赵雍哭笑不得。

    既然如此,赵雍的日子过得也规律起来。有肥义、赵豹和吴广的督促,还有鹖冠子不断的和赵雍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