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的远方——汉朝人眼中的罗马

    陌生的远方——汉朝人眼中的罗马 (第2/3页)

水手的话来吓唬甘英。但事实上,当时汉朝人确实不善于航海,对大海怀有一种特殊的畏惧。无论如何,甘英是汉朝向西方旅行走得最远的英雄。他归来后,汉朝对西方世界的了解又比张骞时迈进了一大步。

    我们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使班超对大秦产生了如此浓厚的兴趣。难道在此之前,除了几位犁轩魔术师外,还有罗马人到过中国吗?一位叫德孝骞的法国学者经过对《汉书》的研究,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设想。

    据《汉书·陈汤传》记载,公元前36年匈奴郅支单于西侵康居。应中亚各国求助,汉朝派将军陈汤、甘延寿率一支远征军讨伐郅支单于。陈汤到达匈奴单于驻地时,碰到了从未见过的怪事:单于修建了坚固的城堡,100多名步兵在城门口布成鱼鳞阵,抵御汉军。这与匈奴人传统的骑兵野战完全不同。城堡并不能阻挡擅长攻城步战的汉军,他们四面纵火,顶着盾牌攻城,最后杀死单于,俘虏了他1000多名部下凯旋。

    这位法国学者指出,匈奴和中亚国家在军事技术上相当落后,修筑坚固的城堡,步兵摆成鱼鳞方阵,完全是罗马人的作战特征。帮助匈奴与汉朝军队作战的很可能是公元前53年卡尔莱战役中的罗马战俘,这10000多人有的留在安息,有的被转卖或流亡到中亚,其中一部分人有可能在康居充当了匈奴雇佣军。

    根据古罗马文书,罗马对中国的认识还处在“赛里斯”神话阶段,当然不会有派人出使中国的记载。但《后汉书》却明确记载,东汉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一位罗马使者到达洛阳,“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通焉”。这件事的真实性无可置疑,“安敦”就是当时在位的罗马皇帝安东尼·庇乌(AntoninLePieux)。这位罗马使者从日南(今越南)入境,大概没有走丝绸之路,而是乘船从印度洋而来。文书上没有记载他的旅行路线,甚至没记下他的名字,只记下他进贡的礼品。这位自信的使者可能认为他献给汉朝皇帝的都是无价之宝,但在洛阳宫廷里,这些不过是司空见惯的普通物品。欧洲人的第一次东方外交似乎没有引起中国人的关注。

    使者还带来了罗马皇帝希望与中国通商的愿望:“(大秦)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