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5章:祖国日报(Ⅲ)

    第1375章:祖国日报(Ⅲ) (第2/3页)

不满,反而对那位年轻的版画家更多了几分敬意,亲笔给他写了一封信,将《诗经》中的名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翻译成远东通用语赠给他,并且在信末邀请他参加月底于国家大剧院召开的“全国优秀文艺工作者座谈会”。

    五月二十八日,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来自远东各地的近千名文艺工作者和专家学者受王子殿下盛情相邀,齐聚寇拉斯堡大剧院,参加远东文化界的空前盛会。

    罗兰为举办这场盛会准备了高达10万金塔勒的预算,务求好好款待这些文化精英,除了开会的一上午,剩下三天时间招待他们免费好吃好喝好玩,回家的时候还要赠送精美的礼品,充分展示寇拉斯政府对知识分子的敬重与关怀。

    约翰·普利特得知罗兰为了招待这些文人居然要花这么多钱,感到不可思议,认为这是毫无必要的浪费。

    罗兰对他的质疑一笑置之,坚持自己的做法。

    新闻总监自己就是文人出身,他只看到文人穷酸和自命清高的一面,却没有充分意识到文人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用于歌功颂德,也可以用来恶毒中伤。千百年后,权倾一时的英雄豪杰都将化作尘土,而文人的言论则能以史书、传记、诗歌、、绘画等方式流传后世,为那些逝去的当权者涂脂抹粉或者歪曲抹黑。

    文字杀人不见血,唐太宗懂得这个道理,然而——即便不说更伟大,至少同样伟大的——秦始皇、明太祖和润之先生要么不懂文人的厉害要么不屑于讨好这个群体,结果于身故之后并未得到与其功绩相称的评价。

    罗兰现在大小算是一个当权者,他不想重蹈古人的覆辙,对知识分子不得不小心应对。其实仔细想想就知道,相比打压文人集团所造成的无穷后患,收买这个群体所付出的代价是相当低廉的。这笔生意怎么做才划算,罗兰心里有数,又岂会舍不得那区区十万金塔勒。

    当天上午九点整,远东各地的文人名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