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7章:流亡潮(Ⅰ)

    第1737章:流亡潮(Ⅰ) (第2/3页)

,与私营农场相比先天具有竞争优势,进一步压缩了中小土地所有者的生存空间。”

    “随着农奴被解放,土地自由市场的形成,原本那些只拥有少量农奴、自己也得下地劳动的中小地主也迎来末日。政府以很少的一点钱,还是非常可疑的纸币,强行从地主手中赎买农奴,留给他们的是一个两难困境:对于自家劳动人口而言,他们拥有的土地太大,无法自行耕种;若要把田地租给别人耕种,这块地又显得太小,缴纳地租税过后剩下的纯收入无法维持家庭生活……这些在改革大潮中苦苦挣扎的家庭,最终不得不出卖自己赖以为生的土地,进城谋生或者背井离乡出国讨生活。”

    “就这样,农奴被解放了,地主则相继破产,亚珊帝国的传统农村社会在激进改革的冲击下轰然瓦解,无数家庭因改革而破产,留下遍地废墟,以及一种叫作“自由”的一无所有,众多农奴为这虚幻的自由背负一身债务,国有农场如同一座大监狱,负债的农奴在监工皮鞭下被迫劳作,生活反而比“被解放”前更为悲惨,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帝国的改革事业就如同在暴风雨中迷航的帆船,迟早会触礁沉没!”

    罗兰对亚珊帝国激进改革的批评可谓尖锐严厉,然而现实比他的预言更严峻。

    转眼到了十月末,帝国当局推行改革时近半年,如今到了秋收的时候,也该检验改革的成果了。

    帝国当局对仓促组建的国有农场寄以厚望,期待能够复制远东的农业奇迹。结果却让弗兰克等改革家大失所望——国有农场的粮食亩产远不如预期,别说跟远东相比,与那些私人耕种的田块相比也看不出明显的优势。

    农业改革遭遇挫折,弗兰克大失所望,当即将国有农场的经理人都召集进京,质询粮食亩产低下的根源。

    所有的经理人,仿佛事先商量好似的,全把粮食歉收归罪于那些被解放的农奴忘恩负义,指责他们在国有农场好吃好喝,却一个赛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