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2章:西陲狼烟(Ⅲ)

    第1842章:西陲狼烟(Ⅲ) (第2/3页)

    看过恩格尔汇总众多寒地战例给出的计量分析,就连西格蒙特元帅也禁不住发生动摇,私下里承认恩格尔在这篇娴熟运用各种计量统计工具、逻辑严谨、用词精确的论文中得出的两个结论,似乎有一定道理。

    恩格尔的第一个结论,首先承认严寒气候的确对战争中的防守方——通常也是寒冷地区的原住民——有利,对进攻一方则构成一定程度的困扰。在攻守双方兵力相当、军需供应得到完全保障的前提下,倘若防守一方最终击退了入侵者,严寒气候究竟为他们取得胜利做出多大贡献?

    根据恩格尔的统计,气候因素对防守一方的胜利做出了10%到15%的贡献。这个数值不能说微不足道,但是气候因素远不像人们印象中的那样,对一场战争的胜负具有决定性影响。那么,为何人们会过分看重气候因素对战争双方的作用?

    恩格尔认为这是一种心理偏见。极端恶劣的气候环境,比如冰天雪地,比如漫漫黄沙,都具有强烈的感官冲击力,使人们——尤其是不曾在上述环境下长期定居的人们——出于生理原因、发乎本能的感到恐惧,而恐惧感又进一步促使人们夸大了冰雪的寒冷和沙漠的炎热,反倒是原住民觉得当地的环境并不像外地人想象中那么恶劣,否则他们又怎能在当地长期定居?

    “人们总会牢记那些被严寒击退的远征军,却连一个反例都举不出来,这是否说明向寒冷地带发起的攻势全部以失败告终?然而对历史上大量同类战例的实证分析得出一个违背大众常识的结论——平均每一百次进攻寒地的军事行动,约有四十四次以进攻方大获全胜收场。”

    “为什么多数人只记得那五十六次失败,并且热衷于以更为夸张的方式传播这些失败的战例,却都不约而同的选择性遗忘了那四十四次获得胜利的战例?这不能不说是人类心理层面共同的偏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