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0章:“大海啸”(Ⅷ)

    第1890章:“大海啸”(Ⅷ) (第2/3页)

西安将军就本阶段的作战流程作出如下安排:

    执行扫雷任务的分舰队将前方海域划分为若干区块,分块扫除水雷,层层向前推进,直到距离岸防炮台八千码外为止。在这条警戒线以内,散布的系留水雷数量必定比外围海域更为密集,但是扫雷舰队倘若越过警戒线,必然遭到岸防炮台的猛烈轰击。吕西安将军及其幕僚已经从海蓝军火商那里了解到帕尔尼亚岸防阵地的详细情况,通过岸防炮的口径不难算出其极限杀伤距离大概就在八千码左右。

    帕尔尼亚人或许觉得八千码的大炮射程就已经足够了,然而在吕西安将军看来,这种观念已经十足落伍。自本世纪初以来,海军舰艇的技术不断进步,舰炮口径和射程也不断创造新的记录。瓦雷斯各国近十年来入役的主力战舰,主炮射程大多在七千到八千码左右,考虑到战舰的防御无法与岸防堡垒相比,双方互射的结果肯定是战舰吃亏,这也是人们通常认为战舰强攻岸防阵地等于自讨苦吃的根源——至少帕尔尼亚人是这样认为的。吕西安将军统率的这支远征舰队将刷新帕尔尼亚人的观念,包括旗舰“查理大帝”号在内的三艘新型战列舰,主炮都有一万码的射程,而在这个距离,岸防炮台已是鞭长莫及。

    按照吕西安将军的设想,扫雷分舰队将花费两到三天时间将岸防炮台射程之外的港口海面打扫干净,而后三艘主力战舰将穿越前方较为狭窄的海域迫近左侧岸防阵地,在八千到一万码的距离展开战列线,猛轰岸防炮台,将射程内的堡垒全部摧毁或制服之后,扫雷分舰队即可安全挺进原本处于岸防炮台保护之下的海域,继续执行清除水雷的任务。如此层层推进,主力战舰一座接一座拔除炮台,高速轻型舰艇上前扫雷,一直推到岸边码头为止。

    顺利完成上述拆除炮台和扫雷任务,帝国舰队即可控制码头,炮轰帕尔尼亚市区,对当地政府和居民造成更具实质意义的威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