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7章:换一种打法

    第1217章:换一种打法 (第2/3页)

的批评。世上从来没有单纯的经济现象,不懂政治的经济学家只是个吉祥物而已,嘴巴上说的再漂亮也并没有什么卵用。

    外国货比国产货更好,关税壁垒也无法改变这个不争的事实,毕竟当合法贸易这条路无利可图,走私就会活跃起来。试图向国民隐瞒上述事实形同掩耳盗铃,但是公开承认也非明智之举。

    罗兰在内阁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工业品质量的舆论导向问题,新闻总监约翰·普利特凭借其卓越的头脑和丰富的从业经验给出了令他满意的答案:“不要被国际公认的价值标准牵着鼻子走,自创一套价值标准,主动夺取话语权。”

    外国货精美是事实,宣传上则要强调其华而不实,并且引申出批评制造国崇尚虚荣矫饰的社会风气;国产货笨重是事实,宣传上则要强调真材实料,并且引申出“诚实质朴是远东人的传统美德”,“只有在崇尚诚实质朴的远东大地上才能产出这种符合远东人审美观念的工业品”。

    什么叫做“话语权”?简单来说就是谁来制定评判是非对错、好坏优劣的标准。评价一件商品的质量优劣,本来是很简单的事,但是只要你换一种打法,抛开质量好坏转而谈论审美取向和艺术价值,那就根本不可能在是非对错、好坏优劣的范畴之内得出结论,既有的话语权也对你无可奈何。

    艺术和美,就是这么不理性,就是这么不讲道理。否则要如何解释地球上摆进艺术博物馆的那只马桶,要如何欣赏“艺术家之屎”的艺术价值,如何品味《4′33″》的演奏技巧?

    在舆论宣传领域,还存在一个比艺术更不讲理的禁区,那就是“政治正确”——包括且不仅限于宗教信仰、民族传统以及道德优越感。

    罗兰和约翰·普利特制定的宣传纲要具有两个明确的导向:其一从艺术上证明国货比外国货更具美感,其二将这种官方主导的审美观念与远东的民族传统和爱国主义结合起来。如此一来,就可以在社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