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了如指掌

    93.了如指掌 (第2/3页)

尔克森的这个动作虽然做了,但是心里却也是有疙瘩的,自己作为中锋,射门和进攻的任务是理所当然的,现在却要做配角,当然不开心。

    其实这也和高拉特的踢球习惯有关。

    作为巴西前国脚,高拉特虽然顶着前腰的称号,在组织进攻上也有一定的能力,但是让他进入国家队的凭仗却是他的进球。

    高拉特在2013与2014赛季分别以打入10球、15球的表现帮助克鲁塞罗蝉联巴甲冠军,而那两个赛季他助攻数都是5次。

    可以看出高拉特是“进攻型前腰”,而不是像孔卡那样的“组织型前腰”。

    其实,在高拉特来到广州恒大后出战的前3场正式比赛中就打入了5球后,当绝大部分的人都在说广州恒大的这一千六百万欧元花得实在是太值得了,但是也有人隐隐的提出了一个问题:恒大引入高拉特的主要心思,是要他来破门得分的么?他对于埃神的帮助,除了“直接替你破门”,还有没有其他更为合理的方式呢?

    以埃尔克森的能力,球商和情商,为队友创造机会,这是理所应当的,他也没有太多的怨言。但如果埃尔克森没有得到队友、尤其是重金引入的强援所给出的“正确帮助”,那么对于埃尔克森来说也就有些不公平,要知道,高拉特的第一个正式入球还是来自于埃尔克森的头球摆渡呢,前者为什么就不能投桃报李呢?

    要说高拉特没有这个能力也不对。

    在埃尔克森连续受伤的那段时间,高拉特频繁地担任起了组织者,他有过精彩的中路塞球,在禁区前地带的分球调度明显增多,于汉超曾经打入的绝杀球也正来自高拉特在边路送出的高质量传球。

    高拉特,绝对有实力在中超做好“组织型前腰”!他不做,肯定有别的原因。

    所以埃尔克森在恒大最为轻松快乐的时段,是孔卡在队的时期。因为孔卡是技术能力绝对凌驾于亚洲范畴之上的标准的“组织型中场”。

    即使上赛季迪亚曼蒂与吉拉迪诺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但在里皮明令迪亚曼蒂位置后撤的情况下,“钻石”也能通过自己中长传调度能力不断策动战机,加之吉拉迪诺的“桥头堡”牵制作用,即使在位置上必须拉边的埃神依然能得到大量帮助、形成大量机会。

    从这里能够看出,唯一让埃尔克森在场上打得不爽的除了他身体上的困扰,更多的还是来自于主教练斯科拉里。

    历史上,埃尔克森离开广州恒大,斯科拉里引入杰克逊.马丁内斯,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斯科拉里想在中锋位置上有一个强壮的,有牵制作用的球员。

    当然,某些无良的记者,比如赵某所说的,什么当初巴西1:7惨败德国的时候,埃尔克森肚子饿了去厨房热个面包,回来发现比分就变成0:3了,什么埃尔克森说就算是自己与恒大的中国球员去踢德国也不会踢出1:7的比分云云明显就属于造谣文了。

    只不过埃尔克森当初离开广州恒大的时候,特地感谢俱乐部,感谢里皮,甚至后来还说过很高兴与埃里克森这种高水平教练合作,唯独没说斯科拉里,显然心里还是有想法的。

    作为穿越者的张升当然是知道斯科拉里对埃尔克森的使用方式的,对这样的战术也有了针对性的部署。

    接下来作为桥头堡的埃尔克森受到了卢志辉和罗克.吉尔的轮番“照顾”,广州恒大传到他脚下和头上的球总会让进攻停顿一下。

    站在场边的斯科拉里紧紧的皱着眉头,思考着如何通过调整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现在广州恒大的攻势极其的猛,而这样的攻势完全是通过球员们疯狂的跑动和对抗在支撑,但是这样的情况是不能长久的,任何球队都不可能这样高强度的持续下去,一旦在体能最好的时候不能取得进球,接下来可就难说了。

    很快斯科拉里就对场上球员的站位做出了调整,之前集中在中路的高拉特和埃尔克森都稍微的拉边,形成双中锋的冲击势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