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干燥的土壤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378章 干燥的土壤 (第1/3页)

    有了这个重大的现之后,陈子杨来了精神,他赶紧把自己买的工兵铲拿了过来,顺着西边的围墙走了一圈之后,陈子杨选定了一处围墙上的裂缝比较多的地方,准备下手。

    围墙上的裂缝比较多,证明这里的地面下沉的比较厉害,很有可能这里就是之前通道的正中心,同时陈子杨看了一下远处的山脉,这个地方正好处于了一处山峰的山脚处。

    山脉之所以形成,是因为板块互相挤压的作用,山脉形成的地方受到的挤压力比较大,所以板块中的土石被挤压的突出了地面,就形成了山脉。所以通常来讲,山脉形成的地方不可能出现地面的塌陷,除非这里下面的土被动过。

    陈子杨回想起之前自己看到的新闻,新闻中说,有一些地区因为过度的抽取地下水,或者是过度的开采挖掘地下的矿脉,而导致地下出现了大面积的空洞。时间一长,这里的地面就会无缘无故的塌陷,实际上就是因为这些地下空洞的作用。

    想到了这里,陈子杨更加肯定了自己的想法,从地面出现凹陷的面积来看,之前这里被挖出的那条通道一定非常的宽,至少有十几米的直径。大概的找到了这个凹陷处的中心位置之后,他就动起手来,一铲一铲地向下挖去。

    陈子杨采用的是快挖掘法,只是单纯的在一个地方向下快的挖着,并不是打盗洞,因为他想要确认自己的想法是不是正确的,这一点只有在挖开表层的土壤之后才能确认。

    这个时候陈子杨想到了探墓的神器洛阳铲,虽然他从来没有见过,也没有用过洛阳铲,但是关于洛阳铲的使用在中有详细的记载,属于闻字诀的一部分。

    毕竟洛阳铲可以快的把地表以下几米,甚至十几米的土层详细的展现在人的面前,这个时候就是洛阳铲挥它应有作用的时候,不过因为地处东北的关系,陈子杨一直没有机会弄一把洛阳铲进行实践。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须利其器,反过来的道理也是一样,一件再好的工具如果用得不是地方,那么这件工具也起不到应有的用处。

    东北的山区基本都是石头山,土层非常的薄。所以东北的大型陵墓是比较少的,毕竟开山建陵的工程量太浩大了,而东北地区一直没有什么国力强盛的政权,开山为陵的唐朝虽然与东北地区的渤海古国有来往,但是渤海古国的国力比大唐可是差的太远了,根本就不可能开山建造比较大的山陵。

    所以在东北地区的大型陵墓基本上都是依托于山体内部的自然裂缝,或者是山体内部自然形成的地下空间,要不就是把地下水系的水排掉之后剩余的地下水道建造陵墓。

    虽然之前的渤海地宫借鉴了唐朝时期开山为陵的方法,把自然的山体裂缝利用石块加固,并且在石块的缝隙当中灌注铁水,但是毕竟只有一小部分区域是这么做的。如果当时渤海地宫全都是以这种方式加固的话,也不会因为那个巨大的金钟的轰鸣声而导致山体全面塌方了。

    陈子杨一边回想着渤海地宫的事情,一边加快了手里的度。这把工兵铲真的非常的好用,尤其是新铲子的铲头更加的锋利,不一会儿的功夫,陈子杨就挖到了地表以下三米多深。这个时候累得浑身大汗淋漓的陈子杨现了一件怪异的事情,这里的土壤有些奇怪。

    正常来讲,从地表处向下挖,如果挖得越深,土壤就会越紧实,同时土壤也就会越潮湿。地表的土壤由于经常受到阳光的曝晒,所以地表土壤的水分都蒸掉了,这样的话地表的土壤就比较干燥,同时挖起来也比较省力,因为缺失水分的土壤大多呈砂粒状态,颗粒之间的粘合性比较低,更容易让工具插入。

    但是随着地表深度的加深,阳光无法晒到那么深的地方,所以土壤中的水分就保存了下来,这样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