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3章西军退兵

    第913章西军退兵 (第2/3页)

所以拉帮结派,必然少不了。

    张先轸虽然只是个同知,但他才三十来岁,十几年后,至少是一镇副将,所以他十分看重张先轸。

    何腾蛟本来不愿意与孙可望打交道,毕竟这件事朝廷并没有授意,他要是做了决定,今后就得承担责任,但是经过张先轸的劝说,何腾蛟却同意下来。

    一是因为樊一蘅、李定国已经准备撤离,孙可望胆子够大,那让他占了川西、川南,总比让豪格拿去要好的多。

    二是袁宗第被困,他不救得话,实在不好向王彦交代。

    人说汉朝精神雄健浑厚,崇武尚武,言必称大汉,整个民族有激昂奋进之气,这种精神如何形成,其实与统治阶层的决策有一定关系。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前汉兴隆,后汉倾颓,这是东汉人自己如此认为,可即便是东汉人自己都觉得倾颓的东汉,却也发生了“十三将士归玉门”的壮举。

    当年西域都护戊校尉耿恭和己校尉关宠分别被匈奴围在天山南北两麓。

    汉朝得到消息后,对于是否救援,便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反对求援的人认为,西域离中原太远,通信不便,朝廷接到消息时,他们已经被围多时,况且也就几百人,等援兵到时,估计骨头都找不到了,所以没必要救援。

    支持救援司徒鲍昱则竭力请求派出援兵,他面对皇帝和文武百官,说出了在历史上有名的一段话,至今读起来,仍荡气回肠:“今使人于危难之地,急而弃之,外则纵蛮夷之暴,内则伤死难之臣。此际若不救之,匈奴如复犯塞为寇,陛下将何以使将?”

    意思就是,做人要厚道,当初安排将士到西域戍边,现在出了问题,就不管他们,这对外是纵容蛮夷的残暴,对内则寒了将士的心。今天要是不救他们,今后匈奴卷土重来,还有谁为大汉效命?皇帝用什么驱使将领用命?

    汉章帝虽然刚登基,但仍有着满满的血性,于是下令救援,将被困西域的耿恭救了出来。

    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汉朝的精神,以及为什么汉朝尚武。

    现在袁宗第两万多人被围,明军可以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