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0章武院祭酒

    第1030章武院祭酒 (第2/3页)

    这次议事堂通过兵制改革,制定法令,规定军队归属于兵部,由兵部负责兵源的补充,兵饷的发放,物资和装备的调配,五军都督府负责战时指挥和训练,而开战的权力则放到了议事堂手中。

    同土木堡之变前,明朝的兵制相比,这次的变动其实并不大,只是将属于皇帝的权力,放到了议事堂。

    议案通过之后,王彦等于放弃了他个人在名义上对五忠军的掌控,将十多万军队都交给了朝廷。

    他放弃了对五忠军的指挥权,将军队的交给了中央政府,那么他要一个武学忌酒的位子,众多大臣怎么好意思不给。

    政治的精髓在于妥协,在于交换,如果两个政治势力都不退让,每次都要硬来,一定要一方彻底压倒一方的话,那多半只能内战,只能两败俱伤。

    王彦这些年最善用的手段就是妥协和交换,这看起来很受气,没有快意恩仇,但有哪个政治家是快意恩仇的呢?

    眼下制度已经确定,可是要将他变成所有人都遵守的规矩,却并不是说定下来后,就能立刻实现,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还有起伏出现。

    制度固然重要,可是它需要有适合运作的土壤,才能发挥作用,而这个土壤的形成,至少要几十年时间。

    后世中山先生提出的“军政、训政、宪政”三个阶段,便是培养这个土壤的过程。

    中国始终是个人治的社会,后世某位校长都下野了,可是依然能在老家操纵国家,王彦虽然交出了五忠军的指挥权,但是他在五忠军的影响力,起码要等一代人,才会慢慢消散。

    王彦与文官集团达成妥协,用军队换取了武院忌酒一职,而他掌握了武院,等于又将了唐鲁一军,让他们很为难。

    如果他们把挥下有潜力的军官推荐到武院来学习,那这些军官就成了王彦的门生,并且武学训导的也主要是五忠军系的将领,他们将人送到武院,等于是把人才送给王彦。

    可要是他们不送,也存在问题,那就是在武院的培育下,朝廷直属的军队,战力和素质只会越来越高,而他们控制的军队,同朝廷控制的军队的距离就会越来越大,并且也留不住人才。

    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