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5章办蒙学,启民智

    第1155章办蒙学,启民智 (第2/3页)

听了陈邦彦的三条,王彦不得不重新深思,而他一想,其实除了这三条之外,还有一条,就是整个明朝的官僚机构是否清廉。

    对于百姓来说,见官成本太高,也是他们选择找族老,或者士绅来解决问题的主要原因。

    如果朝廷强制禁止士绅和族老插手民间的纠纷,这样可能不仅得罪士绅,而且也使得百姓的矛盾无法调解,反而怨恨朝廷。

    王彦微微颔首,“陈阁部说的有道理!”他沉吟了一下,却又道:“此事强制推行,确实不妥,可能成为朝廷的一项恶政,但是依法治国,以德育民,是孤王今后治理天下的施政方略,孤不能因为有这些困难和阻碍便放弃,这是懒政、惰政,是不思进取,孤王不能接受。诸位可有什么好的建议?”

    王彦主政以来,一直是锐意进取,众人听了王彦的话,就明白了他的意思,而且“依法治国、以德育民”,又比之前的“限制皇权,士大夫共治天下”更进一步,王彦的治国思想更加成熟和具体,几位阁部一听,便能理解今后朝廷要努力的方向了。

    “殿下,此事下官以为只能徐徐图之,不能强制下令!”王夫之思索片刻后说道:“殿下要依法治国,以德育民,下官认为,首先要广开民智,使民知法,使民明智。如此百姓有问题,自然会找官府,而朝廷只需要做好准备,增强地方官府处理事务的能力,加派维持治安和抓捕不法的人手,不用下明令,也能逐渐禁止民间私设刑堂,让天下令出一门!”

    王彦听了不禁眼前一亮,朝廷直接下令,得罪士绅不说,还未必能执行,可是开启明智,让百姓知法,如果族老、士绅处事不公,他们自然会来找朝廷。

    这是潜移默化的改变民间现状,自然不会引起士绅的激烈反抗,而且如此一来,不仅是有利于依法治国,对于以德育民也有巨大的帮助。

    只是开启民智并非易事,首先就要广办书院,教人识字,而这又需要民间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百姓得有闲财,才会有心思让孩子读书,不然饭都吃不饱,就算不收学费,也没有几家会送孩子过去。

    王彦叹了一声,“王阁部的建议很好,可这至少是十年、二十年之计,甚至要更久!不过孤很赞赏这条建议,广开民智,必然要大办书院和蒙学,读书能使人明理知法,老师能受人以德,让人知礼仪。如此孤王依法治国,以德育民,都可以得到实践,这是一条良策!”

    到王彦今日的地位,已经没有多少东西可求,他现在欲望不多,其中一个就是能有一番大作为,文治武功,都要盖过历史上的名人,打造一个属于他的太平盛世!

    “殿下既然认同,那礼部在明年的预算中,将提出扩大各州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