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8章战后局势

    第1208章战后局势 (第2/3页)

为了防止明朝勾结叶尔羌,对金国形成夹击之态,金国的目光再次投向叶尔羌,豪格让坐镇河西的归义王孙可望,派人联络叶尔羌汗国西面的大玉兹和中玉兹汗国,准备在明军进攻金国之前,先攻灭叶尔羌。

    明军中原大胜,清国命不久矣,金国上下皆知到时间紧急,他们迫切的希望,能在明军解决清国,消化中原、山西、河北、山东之前,向西扩展实力,打通商路,只有将商道打通,有源源不断的财富注入关中,金国才有实力,割据关中与明朝相抗衡。

    对于中原大战,金清两国做出了完全不一样的反应。这时大明的楚王却还在河南一带巡视,安定人心。

    这一次,明朝收复的地域太广,而且大多破败不堪,不能收税,反而需要朝廷调运物资过来赈济。

    南京方面得到中原光复之后,大学士兼户部尚书王夫之,直接带着户部的干员,赶来洛阳,对河南的田地、人口进行清算。

    经过大半个月连续奋战,从查抄的清廷官方文案,还有两顺王府中的账目,王夫之基本将河南一地的人口、田产理顺。

    这一次明朝获得土地之多,超乎想象,仅仅从两顺王,以及其他罪官手中,就没收了近百座庄园,数十万顷的良田。

    这些土地官府管理起来成本较大,王夫之便提议,为了缓解朝廷银钱方面的压力,将一部分土地,奖赏给了有功的将士,另外一部分,则用以粮换田的方式,转让给南方的大族和商会。

    明朝曾经推行过鼓励商人输运粮食到边塞换取盐引,给予贩盐专利的办法,来充实边境军粮的储备。

    王彦光复大片国土,可是这些地方都被严重破坏,需要各种物资,光靠朝廷从南方调运,消耗太大。

    王夫之参考之前的盐引制度,让南方的商人和大族,帮着朝廷将粮食、农具、耕牛、布匹等物资送到北方来,朝廷则用新得的土地作为交换。

    这两个政策下来,首先就是这次出征的三十万将士,包括那一万从征的义从,每人都获得了几亩地,大军一时欢声雷动,士气高涨,恨不能立刻进攻河北,再立一场大功。

    另一个方面,随着朝廷和民间不停的将物资运送过来,约束明军继续进军的条件已经不存在,明军随时可以攻击河北平原。

    有这两点,王彦自然没有反对,愉悦的同意了王夫之的提议。

    这日王彦与王夫之,还有朝廷新任命的河南布政使游友伦,一起从洛阳出来,去南郊一处庄园视察。

    路上一行人打马慢行,王彦便开口问道:“兄长,戴之藩催要的粮草,户部这边备齐了吗?”

    戴之藩因为军粮不济,十万大军在大名府,停留快一个月的时间了。

    王夫之点了点头,“户部从南京仓储中,调了十万石,已经上了运河。不过漕运断了多年,满清疏于治理,不少河段都被淤泥堵塞,粮船应该还在山东境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