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3章科举考试

    第1303章科举考试 (第2/3页)

易联盟国,为了保存能够收取关税,便只能尽力维护商路的通畅。

    之前,金国的货物,从关中到西域,再到中亚经过撒马尔罕入莫卧儿北部,因为沿途部落打劫,或者是各地乱收关税,征重税,让一匹上好的棉布,中途税钱就要两三两,但现在可能过路税便只要一两,或者更少了。

    如此商路安全,加上税制健全之后,防止乱收税增加运送成本,那金国货物的竞争能力,就会大大提高,能运送到更远的地方,而商路通畅,关税统一规定之后,商道上的商人和货物也会增多,对于沿途各个势力而言,收入可能不比之前少,甚至还会多一些。

    当然,如果有些国家,见商人和货物多了之后,起了贪心,硬是要多征税,不按金国的规矩来,那金国就只能发兵攻打,武力解决了。

    这一次孙可望内政能力,在一次体现出来,他的目标和意图十分明显,执行能力也很强。

    设四镇是保证金国的武力威胁,能够震慑西域,给予军事上的保证,让西域有个安稳的环境,而对于丝绸之路的规划,则是把西域给部用利益串联起来。

    他是一手大棒,一手拿糖来,用利益将各部拧在一起。

    在孙可望力图在西域建设一套完整的行政和统治体系,规划他的商路之时,明朝则迎来了又一次秋闱。

    从甲申国难之后,明朝科举考试举办的时间,便一直比较混乱。

    当初被清打得偏居西南时,为了与满清朝争夺人才,明朝再逃难之中也没有停下科举,相反举办的还相对平繁。

    光复南京后,为了普天同庆,也为了弥补官员的不足,也开了恩科,至此之后,科举便基本恢复了三年一次的正常节奏。

    从共治四年举办了共治朝的第二次科举之后,一晃共治七年,又到了秋闱的时间。

    八月初开始,各省的秀才,便已经纷纷赶到了省城,准备参加考试,若是中了举人,便可以乘船前往南京,参加来年的春闺。

    时间到八月七日,距离九日的一场考试,已经只剩下两天时间,南直隶赶考的秀才们,大多已经到了南京城。

    江南之地,文脉鼎盛,本就繁华的南京城,立时就人满为患,各个客栈酒楼都住满了来赶考的士子。

    一般有钱的士子,大都自己选了上好的客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