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1章陕北事变下

    第1331章陕北事变下 (第2/3页)

博弈中也是如此,许多时候老大和老二博弈,双方各拉着老三、老四、老五抱团对抗,互相敌视,最后旁边不起眼的老六、老七却忽然崛起,这样的事屡见不鲜。

    五军都督府在研究了明金间的对持局面后,觉得想要正面硬攻,消耗会很大,所以制定了几个迂回的计划。

    陕北就在计划之中,为此锦衣卫很早就开始接触王永强的属下,刘成勇就是那时投靠明朝的。

    王续在主持对金国的情报事务以后,一直都没有太大的建树,他很在意这次在陕北的行动,所以化名胡笑生,亲自上阵。

    如果这次在陕北的行动成功,那金国在关中的防御,就会出现一个缺口,打乱金国的布局,明军就能发现金国的破绽,从而攻入关中。

    吴堡县在绥德东面,靠近黄河,东面就是山西永宁州,同明军隔河对持。

    在陕西北段黄河的渡口中,吴堡是最大的一个,北面的剋狐寨、府谷都不太适合渡河。

    陕西北段黄河,沿着吕梁山脉,向南冲刷,河水从高处往下冲,水流湍急,适合渡河的地点并不多,而且也难以架桥,所以潼关和蒲津关才能成为关中要害。

    吴堡是北段黄河上,一个比较容易渡河的地点,所以是金军防守的重点。

    王永强在渡口筑了墩台,还有一千人在此防守。

    一千人看似不多,但是渡口的地形非常险要,两边都是山和冲刷形成的断壁,加上水流湍急,每次能渡的人数有限,一千人足矣把守渡口。

    这么重要的地方,一般人王永强也不放心,只有用同族或者亲戚,他才能放心,所以选择了妻弟曾玉荃坐镇。

    王永强是陕北的土皇帝,曾玉荃就是封在吴堡的诸侯,他在吴堡一地,日子过的很舒服,也很平静。

    不过种棉的糟心事,也影响了他的心情,他正心急钱尽粮空之际,收到了王永强让派人给他带来了一封信。

    说是明朝要招降他,会送一匹粮食和银子过来,他已经让刘成勇来取,让他好好配合,但是同时又提醒他,粮食和银子要收,但是绝对不能让明军过河,弄得曾玉荃一头雾水。

    九月二十日,清早,曾玉荃与赶来的刘成勇,来到了渡口。

    曾玉荃望着滚滚的黄河,不禁对旁边的刘成勇说道,“不是说好了今天么,送粮的怎么还不出现?”

    刘成勇看了他一眼,笑了笑,“时间还早,应该快了!”

    两人正说着话,一支运输的队伍缓缓的出现在对面的渡口,队伍有数百辆骡车组成,满载着装好的粮食和一箱箱的银子。

    陕北的渡口运输困难,大的商队都不会走陕北的渡口,这里水流太急,稍不留神就会被冲到下游,甚至沉入河里。眼前出现这么大规模的车队,必然是约定的粮对无疑。

    这时,墩堡上观察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