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4章紧急出兵

    第1334章紧急出兵 (第2/3页)

再加上物资运送困难,一天下来也就能运十多艘船,限制了明军渡河的规模。

    陕北一地,千沟万壑,几千人往沟里一藏,找都找不到,明军进入陕北后,补给全靠运输,如果不能降服陕北的地头蛇,很难在陕北立足。

    从吴堡渡河的明军,由大将李来亨为主帅,王光泰为副将,山西总督李建泰总理后勤运输。

    两名将领都是顺系出生,李来亨自己就是陕西米脂人,老家就在绥德州附近,对于陕北的情况比较熟悉。

    他们都是五军都督府制定了五路攻金的计划后,抽调到山西,已经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

    明军渡过黄河,这意味着金军整个防御体系,出现了一个缺口,而王永强和高友才两个地头蛇的投降,又让明军迅速站稳了脚跟。

    共治八年十月初,王永强、高友才忽然叛金归明,给了还在为关中事务焦头烂额的金国又一记重锤,金国面临的时局,立时雪上加霜。

    王永强和高友才是陕北的土皇帝,他们一叛,绥德州和榆林府,数县之地,几乎同时投降。

    金国安插在王永强身边的密谍,立刻向延安发出了警报。

    金国境内军头不少,他们掌握军队和地方的财政,金国朝廷对他们不太放心,所以除了送子来长安武学,本质上作为人质之外,还派了不少细作,监视他们的行动。

    明军从吴堡渡河,王永强、高友才投降之后,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南面的延安府。

    延安是长安北面的门户,属于金国朝廷直辖的一座重镇,由绥延巡抚董宗圣和绥延提督赵良栋镇守此地,有一万二千直属于金国的精锐士卒。

    金国国内的格局,很像是一种分封制度,金国朝廷坐拥富饶的关中平原和要害之地,像吴三桂、唐通、王永强这样的军阀,则在外围像诸侯一样拱卫中央。

    不过这些军阀与诸侯还是有些区别,金国对他们的控制力,还算比较强力。

    如果明军打到延安,那就说明,金国的外围防线被突破,明军直接威胁到了金国的中央。

    关中发生混乱之后,延安也受到了影响,不过因为金国的玉米、番薯最先在延安种植,所以种棉对于延安的影响并不大,相反这次延安还向长安运去了不少粮食。

    这日巡抚董宗圣本来在外面巡视,让延安各县严密监视粮食买卖,百姓只能定量购买,一旦发现大宗买卖,立刻锁拿下狱,粮食近期只能由官府和有买卖资格的粮行购买,防止他人囤聚居奇。

    他巡查才走到一半,便听到了明军从吴堡渡河的消息,让他大吃一惊,急急忙忙的返回延安城。

    延安城,绥延巡抚衙门,董宗圣忧心忡忡地站在地图前,为明军渡过黄河、王永强和高友才反叛而深感担忧。

    金军主力正在潼关、蒲津一线与明军对持,那里有金国花费重金营造的防御工事,明军很难突破,但明军从陕北杀过来,金军就没什么准备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