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1章监国北巡

    第1341章监国北巡 (第2/3页)

    人要得到别人的尊敬和喜爱,首先发心就要正,如果心术不正,还能得到人的尊敬,那怕是整个社会都出了问题。

    儒家说“立言、立功、立德”为三不朽,王阳明为一代偶像,就是因为基本做到了这三点。王彦立功没得说,立言也勉强,现在就看在德行方面守不守得住了。

    几日后,王彦到达开封,或许官员知道王彦的喜好,队伍进城时街道两侧都站满了百姓,王彦从车窗外往看,密密麻麻都是人影,远处还可以看见有人爬到了树上、屋顶上,更看西洋景一样,弄到护卫的士卒十分紧张。

    开封是北宋的都城,是王彦重点考察之地,不过看完之后,却比较失望,没多久便继续西行。途中他拜祭了宋陵,并吩咐户部拨一笔白银,用于陵园的修复,派专人看护。

    十一月初,离开南京将近两个月的王彦,终于来到了中都洛阳。要说明朝的中都是凤阳,不过那地方与洛阳相比,无疑有些名不副实。

    王彦是考虑过迁都的,这除了历史原因外,南京坐落于繁华的江南,是明朝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士绅大族和日益崛起的商贾力量太强大容易影响政治,很容和朝中官员勾结,形成严重的腐败,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如果经济中心与政治中心放在一起,官商勾结只会愈演愈烈,整个大明的发展也会严重失衡。

    不过王彦虽然有这个想法,但是却找不到可以替代南京的存在。

    毕竟明朝的势力扩展到南洋后,传统意义上的天下已经发生变化。这时的天下比以前更大,那天下的中心,也随着版图的扩大,发生了变化。

    王彦可以感受到这一点,随着明朝在海外的扩张,他可以感觉到整个天下的中心,正在往沿海移动。

    以前中国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天下就是汉地十八省的范围,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海洋贸易的兴起,天下的范围扩大之后,南京又无疑很适合建都。

    不过随着对金国开战,南京很难顾及西北的劣势又呈现出来,这让王彦很是纠结,所以他沿途考察开封,现在又考察洛阳,准备再选一地多设一京。

    王彦到洛阳时,河南布政使游友伦等三司官员出城三十里迎接,他入城之后,则将尚可喜的王府设为行辕。

    在与河南的官员见面寒暄之后,王彦便招来在主持战事的李过、姜襄到行辕相见。两人事先得道了命令,知道王彦要来洛阳,所以先一步到了洛阳。

    在两人到来之前,王彦正在书房观看一本奏折,是广州快马送到南京,然后又从南京送到洛阳。

    奏折是宋应星所写,历时两年,从宁波出发的明朝船队,跟着葡萄牙的商船,终于绕行了世界一圈,到了澳门。

    出发时三艘船,近千人,除了一艘遇见风浪沉没了之外,剩下两艘船平安到达了澳门。

    随着船队出海的宋应星,还有一些士子,一路绘制了大量的海图和地图,描写了美洲、非洲和欧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