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叛将入川

    第429章叛将入川 (第2/3页)

,西军击退清兵,占据汉中那是十拿九稳之事,但汪兆龄谏言张献忠,行诱敌深入之策,改变西军之前的策略,放清兵进入汉中,使张献忠行险,现在西军大败,张可望自然把帐记在汪兆龄的身上。

    汪兆龄脸色一会儿青一会儿白,怒视张可望道:“平东王,汉中之役,是万岁的决策,平东王是再质疑万岁吗?本相一心为了大西,为了万岁,说本相害了十万将士,到不如说诸王作战不利,辜负了本相和万岁的期望。”

    汉中战败,丧师失地,这么大的锅,汪兆龄可不会背,他向上拱了拱手,扯起张献忠这面大旗,立刻让张可望无言以对,只能一挥衣袖,冷哼一声,在他的位置上坐下。

    堂内顿时陷入一阵沉默,片刻后,张献忠到来,众人一起行礼,才打破沉闷。

    “汉中乃蜀地屏障,今朕于汉中大败,蜀中必然震动,而清廷亦会虎视眈眈。”见礼之后,张献忠让众人坐下,然后直入主题,“诸卿谁有策略,助朕安内攘外。”

    大西入蜀之后,在左相汪兆龄的主持下,继续推行打击士绅的策略,对蜀中大户,士人杀戮甚重。

    古语云,“绅为一邑之望,士为四民之首。”士绅是古代王朝的根基,他们掌握绝大多数资源和权利,大西打击士绅,自然得不到士绅支持。

    历史上,张献忠在蜀地两面作战,既要对付清兵,又要应对明军,以及士绅阶层的叛乱,但现在大西与明朝达成默契,川东重庆府的明军,并没有进攻大西,而明朝也没有支持蜀中的叛乱。

    蜀地虽然表面上平静,但大西毕竟没有得到士绅的承认,内部的危险依然存在,之前张献忠兵力雄后,能威慑蜀中,士绅不敢有什么想法,但现在汉中一败,内部难免就会有不稳定的因素出现。

    再者清兵在汉中取胜之后,肯定图谋全川,豪格、吴三桂携大胜之势,攻蜀已是必然,而现在西军却精锐丧势,兵无战心,局势可以说危如累卵。

    张可望对局势早有思考,他起身说道:“父皇,儿臣以为,安内之事易也。只需与明朝正式缔结盟约,再给士绅许以好处,最后由父皇坐镇西京,蜀地就可大定。儿臣所虑者,攘外之事尤急也。眼下金牛道北段,虽然以被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