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谢迁困局

    第684章谢迁困局 (第2/3页)

恢复生产,他自己则率领十万人马屯兵如皋,兵指南通,将地盘与鲁王相连。

    如皋东靠盐河,位置正好在扬州府伸入大海的半岛上,虽是死地,但海上是鲁王的地盘,万一战败,他可以选择退入大海。

    西面的金声桓和衡阳藩都离他太远,只有鲁王有可能给他帮助,所以他只能投靠鲁王,而为了与明朝旧官绅合流,他有意与内部的白莲教分清界限,将裴守政和圣女支往了淮安一带,以换取鲁王政权的接纳。

    其实他不这么做,鲁王也会兴高采烈的接纳他,鲁王地少人寡,实力一直发展不起来,现在能得到这么一支人马,在江北得到几县之地,简直睡觉都要笑醒。

    这次谢迁攻打南通,鲁王亦派遣水师,在崇明岛遥相呼应。

    南通是清军在江北的一个重要据点,主要就是为了防备崇明的鲁王军袭扰内地,因而驻兵一万,由清将正红旗刘清泰统帅,城中粮草、器械、银钱都颇为充足,谢迁垂涎已久。

    谢迁十万大军驻扎在如皋县南面的旷野里,简易的营帐绵延十几里,声势浩大,一杆高高的大纛旗,中间一个巨大的“明”字,左边一条小字书“高苑候谢”,这是谢迁的大旗。

    鲁王平白得了这么多人马,爵位什么的也是舍得,别说侯爵,就算谢迁要求封公,也不是问题。金印赦书早已送来,没有半点拖延。

    在大营中间一顶占地半亩的大帐内,谢迁站在一副地图前有些出神,旁边站着军师赵束乡,正是有他的谋划,谢迁才能从山东杀入两淮,坐拥数城,拥兵二十万,才能从流寇变成大明侯爵。

    与所有的流寇,乱匪一样,谢迁最大的问题就是队伍扩冲太快,没有稳定的后勤供给,导致只能抢夺民粮,军纪涣散,战力低下,还要被地方豪强和普通百姓敌视,所以赵束乡一直在谋划他转型,趁着和鲁王搭上线,打下南通后,收敛军纪,从流寇变成官军。

    谢迁也接受赵束乡的劝说,为了长远打算,他确实需要转变,否则难成大事,但转变却需要时间,满清未必会给他这个机会。

    “本帅得到消息,清兵扫清了外围的几支人马,多铎已经在扬州集结四万大军,从东面逼向泰县,马光辉、河洛会也在淮安准备了三万大军,从北面扫荡过来,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