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黄金搭档

    第158章 黄金搭档 (第2/3页)

这些人是哪儿来的?除了一部分的外地客商,多数都是富户家中的佃农转投而来。

    因为现在邓州粮运、果运、酒运极为昌盛,城中劳动力短缺,大批的农户发现,种地远没有在城里出力气挣的多,所以都跑到城里来了。

    一下子少了五六万的佃农,邓州农事一下子就吃不消了。

    现在,邓州怪象频生,种地的反而没有使力气在码头、路驿搬运的收入高。种地成了不赚钱的营生,佃户也越来越少。虽然,魏介这两年在周边各州使劲网罗流民,但依然补不上这个缺口。

    如此下去,再过两年,邓州的良田将面临无人耕种的局面。

    魏介一下要三万灾民,文彦博不敢专断,报到了赵祯那里。赵祯一看,自然应允,并把魏介一年前的那封奏报给文相公看,文相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中原腹地还藏着这么一个宝地!

    文相公难得露出笑容,这可能算是黄河溃堤之后少有的几个好消息了。

    而赵祯则不由想起魏介这个人,心说,他在邓州干的不错,是不是应该提拔一下了...

    于是,在准往邓州迁民三万的旨意发出的同时,魏介的‘前程’也一并发过去了。

    “魏介治理一方,政通人和,升任礼部员外郎,待河北流民安置妥当之后,入京任职。”

    大宋一向如此,官员在地方干的不错就升迁,如果皇帝要是也觉得你不错,那就调入京城。在京里混两年,下入地方再呆两年,再次回京,那基本不是入职政事堂,也得是个六部职首的好位子。

    魏介这是走了好运了。

    可是,哪成想,赵祯想升他的官,魏介跟本不领情,死活不接任。

    他是个明白人,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就算赵祯把他召回京,也没有多大的发展了。在京里呆两年再放到外面,还不知道是什么犄角旮旯呢。这么算下来,还不如一心在邓州靠住了,能呆几年,就呆几年。

    邓州呆着多舒服啊!百姓富足,又无灾无难。生活也好,京城有的这里差不多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