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庙堂上天翻地覆

    第四十六章 庙堂上天翻地覆 (第2/3页)

公有些发懵,不过这还不止,似乎皇帝陛下打定主意要让整个庙堂来一次天翻地覆,在武官这边尘埃落地之后,又开始对文官进行梳理,头一件大事就是当朝首辅蓝玉告老请辞,而皇帝陛下已经恩准,保留了蓝相爷的太师头衔,可谓是恩荣至极,这对君臣师徒也算是善始善终。

    蓝相爷告老之后,内阁首辅之位空缺,毫无疑问,众望所归的韩阁老由内阁次辅升任为内阁首辅,从今日起,韩瑄成为大齐开国以来的第二位内阁首辅。

    至于空悬出来的次辅之位,皇帝陛下没有选择提拔另外两位阁臣大学士,而是出人意料地宣召江左谢氏家主谢苏卿入朝,出任内阁次辅。

    谢苏卿出身于江南谢氏高阀,本身就有康乐公的爵位,父祖两代又都是闻名朝野的名士大儒和从龙功臣,而他本人亦是不逊于父祖,故而这个任命并未有人提出异议,由此,新内阁便重新定下,仍是阁员四人,只不过少了一个蓝玉,又多了一个谢苏卿。

    不少庙堂老人在听到这道旨意之后,不由在心底暗自感叹,当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年韩瑄凄凄凉凉离京时,谁又能想到在二十年之后,这位韩阁老竟是东山再起,登上二十年前没能得到的首辅大位?

    至于谢苏卿,则不得不让人赞一声韬晦之术,几十年的蛰伏养望没有白费,终于换来今朝的青云直上,虽然不是布衣之身,但也勉强算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典范了,只是少有人知晓,当今皇帝陛下还未登基时就与这位年龄相差不大的康乐公相交甚厚,这些年来康乐公一直不曾入京,未尝没有帮着陛下坐镇监视江南的意思,无论是情分功劳,还是本身才能,谢苏卿来做这个内阁次辅都绰绰有余。

    不过在这一众任命中,还有一个任命不那么显眼,那就是擢升帝婿徐北游为暗卫府都督同知、天策府都督同知,加太子少保衔。

    都督同知听起来很大,官品也很高,但却是个虚职,就像蓝玉身上的太师之职,位列三公,号称百官之首,放眼大郑和大齐两朝,也不过只有张江陵和蓝玉两人得以在生前加封太师,不过要说起手中握的有实权,那就远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