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盘算

    第十七章 盘算 (第2/3页)

改,只有那些愿意花钱免去徭役的人,流民才会代替他们做工,其他人则照旧不变。

    青云又开始忙起了画房屋图纸。她不是建筑专业出身,原本对这种事可以说完全外行,但此前同福客栈草建时,她还没认刘谢做干爹,便天天跟着王掌柜、木匠尤金宝和泥瓦匠马老二他们混在工地上,这古人建房子的方法,她各方面都知道一些,加上那段时间众人为了盖房开店,已经研究过不少省钱法子,她如今就都利用上了。

    当初因为不懂烧砖,又不认识懂行的人,所以他们选择了盖木屋,如今有清河县衙出面,找几个烧砖的匠人,那是易如反掌!如果县衙免了这些匠人的徭役,说不定连工钱都省下来了。烧砖的泥可以现挖,她知道县内有不少地方早有砖窑,不管是重建一个,还是利用旧窑,都是县令一句话的事。

    木材可以直接利用杂木林子。如果不是有必要,她也不想做破坏环境的事,但如今这五千多人的命比杂木林子要珍贵,反正清河三面都有山,山上都是树,只要不是珍稀树种,或是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砍掉一部分也问题不大。尤木匠当初想出了不少最大限度利用木材的法子,就让他将经验传授给大家吧!

    清河周边气候都偏干燥,但因为有几条河流,因此气候条件还算理想,历史上没有发生过地震,最严重的一次洪水也没淹进县城,只把码头边的河东镇给淹了,大风大雨有过几次,塌了几间土房,飞走了十来户人家的屋顶,死的人都是在露天里被风卷来的东西砸了头,或是掉进河里被水卷走的。青云来回考虑了很久,觉得木材加红砖,再加茅草屋顶,盖的房子在安全方面也差不多了。

    根据刘谢清点出来的清河县不可耕种荒地面积,以及流民的户头数,他与青云合力商定一间院子占地两百平方米,也就是三分地。她又设计了几种最省材料的房屋式样,都是怎么简单怎么来,长方形的屋,每户一式三间,一正二偏厢,都有六根支撑的粗柱子,分别在四角和中线上,里头如何间隔,就让各家人自己用木板解决。篱笆都用细树枝或竹枝建,灶台统一在院角盘。只要将材料都加工成差不多的大小,再按照设计好的方法组装起来,钉紧、上榫,完全就是流水线作业。只要一切顺利,差不多三四天就能盖好一整个院子。流民人手有这么多,又曾经有过盖窝棚的经验,想必两个月内就一定能将所有院子盖出来了,正好赶上清河本地的雨季。

    流民如今人口一共是五千出头,四百余户,除去只剩下单身汉的、孤儿以及孤寡老人,多数是夫妻带着孩子的组合,也有十来户人口超过二十的大家族。对这样的家族来说,三分地略嫌小了点儿,青云倒想建议他们分家,反正分房子分地都是按户头分的,还可以多占点地方。而刘谢也觉得,流民落草为寇,多以乡党亲友为主,如果能让大家族分家,再利用抽签的方式把他们不知不觉地分开来,对控制流民中的不安分人士十分有用。

    青云对此不置可否,只将精心画好的图纸以及补充的计划书再次整理好,交给刘谢带去给周康。她已经累好些天了,想得脑仁儿发疼,得好好歇一歇。

    曹玦明提着两包药来看青云,从高大娘处得知她大白天就睡下了,心里就有些难受。高大娘说:“青姐儿向来是个勤快孩子,若不是这几天帮着刘主簿算算数、写字儿累着了,也不至于大白天就睡下了。小曹大夫,我这就叫她去……”

    “不必了。”曹玦明连忙拦下她,笑道,“我也没什么事儿,不过是见她近日辛苦,想着她年纪小,身子弱,万一累坏了身子可怎么办?这里有两包补药,劳烦大娘熬给她喝,每日早晚吃一付,吃完了我再送来。”

    高大娘接过药,连声叹道:“小曹大夫真是好兄长!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