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安置

    第十八章 安置 (第2/3页)

清河的地,正因为是他们垦熟的,因此他们在清河的时候,这些地就归他们所有,可他们要是离开前将地转卖给本地百姓,岂不是要清河百姓掏钱买本来就是清河所有的地?周大人说得有理,天下的钱财本是有定数的,这边多了,那边就少了,本县好意收留流民,却不能亏了县中的百姓,便宜了外县之人。流民们若舍不得土地,大可以留在清河安居乐业。”

    青云听得目瞪口呆,深觉古今代沟太深,无法交流,而且刘谢摆明了已经被周康说服,她说什么都没用了,只能闭嘴。

    县衙的措施,青云虽觉得不满,但流民们却还算是平静地接受了。自己盖自己的房子,本就更合他们的意;替本地富户服役,换取钱粮和分土地的机会,更是为他们指明了一条通向丰足生活的光明大道;至于土地不能买卖的问题,他们虽觉得遗憾,倒也没打算反对,一文钱都不用花就能白得一块地,只要不离开清河那地就是他们的,这样的好事反对的人才是傻子,万一惹恼了官府,连这点便宜都没有了,他们岂不是要后悔死?况且他们西北的家乡遭了大旱,早已是十室九空,回去了还不知道是什么情形呢,先在清河苦干几年,积点钱财,将来就算拿不到卖地钱,也能得个温饱。

    刘谢与青云早已勘察过县内土势,大概划出了建造流民居住区的四大区域,因此县衙工房的人很快就把地划分好了,注上了数字。四百多户流民由户主出面进行抽签,闹哄哄地在县衙大院里花了足足一天时间,才将四百多块宅基地分配好。期间也有人对抽到的地点不满的,或是因为家里人口太多要求多抽一块的,都被驳了回来。倒是刘谢主动出面安抚众人,建议家里人口太多的可以分家,只是不能保证主支与分支能分到一起。那十来户大家庭的男人私下商量一番,决定多占点田地,也算是造福子孙,便当场分了家,又再抽去了二十七块宅基地。

    有些人见状也蠢蠢欲动了,嚷嚷着也要分家,但县衙的人一查问,才知道他们是打算给年纪尚小的儿女们占地,当即就把人骂了回去,并且说清楚:每户人家都有规定的徭役和税赋,要分家,也得想清楚分出去的子孙是不是能担得起重担,如果误了徭役,逃了税赋,可是要罚钱坐牢的!那些人立时便退缩了,再不敢提起这事儿。

    盖房的事进行得还算顺利,因青云与刘谢早就设计好了图样和方案,虽然未能得到周康的认可,但他们还是将图纸贴在了众人可见的地方,给他们做参考。同福客栈里的人也派出了尤木匠与马老二做代表,教导众人建房技巧。不到半个月,就陆陆续续有几十户人家把房子盖好了,立时搬了进去。接下来一个月,剩下的人家也都盖得差不多了,剩下那几户劳力不足的,都由王掌柜出面,组织了壮丁帮忙盖了可以住人的草房,盘了灶,建了篱笆墙。

    王掌柜经此一事,声望大增,与钱老大夫一同被流民们视为德高望重之人。他本人也颇为得意。

    如今同福客栈内部有了不少变化,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