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搜索

    第三十八章 搜索 (第2/3页)

河做了十年小吏,又是县令周康新近提拔的得力下属,他的家世生平在本地压根儿就不是秘密,只要在县衙里随便找两个吏员或差役问一声,也就知道了。

    青云的情况也不难打听。托刘谢与曹玦明的福,她在清河县城还算是小有名气,再加上开客栈、盖房舍、建铺子等事,都有她的参与,流民们感念她的恩惠,对她相当尊敬,平日里常念叨着。如今西城门外大街已渐呈兴旺之相,那里的大片土地总共就只有三个地主,除去淮城来的大商人赵三爷,清河新贵王掌柜,就是青云这不满十一周岁的小姑娘了。这么点年纪,就拥有这么丰厚的家业,在清河一地绝对是独一份的!很多人都对此津津乐道。

    因此,不到两天,关于这对干父女的情报就已经送到了周棣面前。他翻来覆去看了半日,心里微微松了口气。

    刘谢似乎并没有在他父亲面前多嘴说什么,但为防万一,他还是暗示卢孟义想法子找了个借口,把刘谢以公干的名义调离了清河县城,至少要十天半月才能回来。

    平日常与青云来往的那些人,也似乎没有听她说起什么,她最近两天没去过钟家,想来还不曾泄密。那么,只要他加快行动,尽快将名单拿到手,父亲应该不会有所察觉吧?事实上只要他拿到了名单,早早送出去,就算父亲真的知道什么,也不过是责骂几句罢了,关键是外祖父能平安!

    周棣暗暗决定加快行动的步伐,务必要赶在风声泄露之前,将外祖父的心腹大患解决掉!

    拿定了主意,他又重新看向手中的情报,微微皱起了眉头。

    姜青云的表兄曹玦明……这名字似乎有些耳熟,若他没有记错的话,那是当今皇后从前十分信任的一个太医的儿子。那太医虽早死,皇后娘娘却极念旧情,对他妻儿很是照顾,听说他儿子小小年纪也学得一手好医术,若不是年纪太小,早进了太医院。皇后与楚王妃是亲姐妹,但后者对皇后此举却很是不以为然,常对女儿抱怨,说她对侄女兼亲姨甥女还没有对不相干的人好。妹妹周楠从轻云郡主处没少听说,回家时曾提过几回。

    名字相同,年纪也对得上,又同样医术出众,这曹玦明定是他知道的那人无疑了。但曹玦明居然有姓姜的姻亲?这是巧合吗?

    周棣心下狐疑,虽说情报显示曹玦明与姜青云是两姨表兄妹,但曹玦明同时也是皇后姜氏所信任的太医之子,到底他是凑巧跟另一户姜姓人家有亲,还是说这姜青云与河阳姜家有什么联系?

    若姜青云是河阳姜家之女,那他就不能轻易对她做什么了。皇后娘娘与楚王妃的娘家,还出了不少官员,这种人家多笼络还来不及呢,怎能平白得罪了?

    周棣纠结过后,不得不暂时放弃对青云的行动,专心于淮王别院一事上。大概是他近来苦练书法的行为感动了父亲,周康对儿子的好学懂事很是欣慰,心情极好,送了儿子不少好笔好墨,连心爱的一个名砚也给了他。周棣趁机说起自己已经将四本杨宗元的字贴都临摹过了,越写越喜欢,想多见见他的真迹。

    周康完全没有起疑心,反而是主动回忆起亲友之中谁有杨宗元的墨宝,回忆了好几位,周棣都以离得太远给否了,最后还是周太太“无意中”想起,淮王妃的娘家父亲昔日收着几幅杨宗元的字,只是他家早已坏事了,不知那些墨宝此时流落何方,实在令人惋惜不已。

    周康被妻子这一提醒,就由淮王妃娘家父亲的珍藏想到了对方为女儿外孙所修建的别院,再想起淮王别院中似乎有不少名家墨宝,只是他心有疑虑,生怕妻子素来比较信任蒋友先,是有意帮着后者说话来的,便没有接话。

    周太太见他不动,有些心急,想要开口说些什么。周棣及时给她使了个眼色拦下,想了想,跪到父亲面前,诚恳地道:“儿子知道淮王别院乃是贵人私宅,父亲身为地方父母,于情于理是不该前去打扰的。只是儿子实在仰慕杨宗元大人的书法,不知能不能亲自前去临摹一番?哪怕只是看上几个时辰,也是儿子的福气。若父亲担心贵人怪罪,不若请人回京送信,问过贵人的意思,再放儿子进去?”

    周康见儿子心中满满都是向学之心,态度也软了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