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可惜了

    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可惜了 (第2/3页)

增长迟缓。然后在2005年终于放开了口子,允许有资质的企业涉足疫苗的批发销售环节。”

    “等等!”汤佳怡挑挑眉毛,“2005年,那时好像是姓郑的那家伙在管药监这块?这么一来也就能够想通了,他敢创不要脸皮地一年放行一万款新药,给疫苗企业松绑貌似也是理所应当了。”

    马竞伸出十根手指,比划着说道:“哪有那么多新药?药监局最后辟谣了,每年新药只有一千出头,三黄连冲剂这种改剂药也是一千多,剩下八千多都是国产仿制药。”

    因为进入药品降价目录会导致利润降低,厂商便想到改变剂型包装,以新药名义加价重新上市的花招,导致好药常用药一进目录就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功能效果一样但价格翻了几倍的“新药”。

    “怎么这么多仿制药?”

    “都是一年一年攒起来的,很多都是从上个世纪就开始申请仿制,最后卡在等效验证这一关死活拿不到批文。好容易等到郑局开闸放水,自然汹涌而出。”

    所谓仿制药,便是剂量、成份、功效等各方面都像专利药的仿制品。众所周知,现代西药都是化学合成药物,找到一种有效成分,通过重重验证确认其安全性、有效性需要8年以上时间,耗费数亿十亿计的资金。新药开发成本巨高,资本家不愿折本,自然要趁着专利保护期狠赚一笔,进而导致专利药售价普遍奇贵。

    而药企按图索骥,依照专利文件重新研发,就能省下费钱费时的前期成本,以更低的价格销售仿制药。由于仿制药厂间的价格竞争,仿制药的售价通常只有专利药的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取决于供应量),天然受到患者的欢迎。而仿制药泛滥又动了专利方的蛋糕,不利于鼓励创新和新药开发,因而各国在对待仿制药时都是左右纠结,管紧了被百姓骂,管松了被大牌药企投诉。

    摇摇头,马竞不打算继续这个话题,“扯远了,不说这个了。不管当时有没有疫苗厂家对他使用灰色手段,开放市场本身应该是件好事情。传统的厂家-省-市-县-门诊分级运输销售方式实在是太费时费力费钱了,改成市场化经营,一线门诊直接向厂家采购疫苗,就可以省掉中间的加价环节让利消费者,有能力的企业也能因此多揽订单扩大规模。只可惜……”

    “嘿嘿,”汤佳怡冷笑出声,“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市场活力倒是有了,最后长出来却是庞红卫这样没有底线的黑心疫苗贩子!”

    疫苗贩子自然玩不起法律规定的冷链运输,顶多在盒子里装几上冰排(多重组分,具有一定恒温能力)甚至普通冰块意思一下。为了迎合顾客的低价要求,甚至还有人专门去进临近过期低价处理的所谓“近期疫苗”,各种隐患漏洞一大堆,出问题只是时间问题。

    庞红卫便是这些人当中的佼佼者,她从07年开始涉足疫苗生意,凭借着持续的努力和一分天赋,很快就做到全国最大的规模,业务伙伴包含上百家药企,客户覆盖全国24省,年营业额数千万,也是一位“能人”。

    “所以我才说她可惜了,”提起这个,马竞也是唏嘘不已:“零售扁平化、网络化是大势所趋,庞红卫通过聊天群和厂家医药代表以及基层医生建立联系、收集订单、统筹货源,做好了就是一家b2c模式的医药电商。全国那么多疫苗贩子,最终却是她发展起来,货源最多最全,影响力最大,说明她这个人还是很有能力和手腕的。”

    “那时候的她要是带着点子去找风投,拿到投资建立疫苗运销所必须的冷链物流系统,然后从疫苗网络零售做起,进而涉足生鲜食品冷链配送,最终很可能发展出一家不亚于狗东的电商巨头,上市敲钟、名利双收,走上人生巅峰完全不是问题!”

    “嘁!还不是问题?就算她去找风投,05年、07年那些风投,红杉、idg、软银,有一个算一个,谁会给她投钱?”

    正如她所言,彼时国内还没有形成创业投资氛围,比较活跃的风投都是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