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手机壳

    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手机壳 (第2/3页)

的粉丝撕了起来。这一次幂幂其实情有可原,毕竟买下改编权、推动项目的是制片公司,而她只是嘉行小股东。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电视剧下档没多久,传出她凭借新片《逆时营救》获得第50届休斯顿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地消息。

    8000万粉丝刚要普天同庆,立马有人跳出来拆台,指出这个休斯顿电影节其实很不正规,每年要发几百个奖出去,奖项含金量极低,是妥妥的野鸡奖。导演李洋因为转发那篇章,遭到一部分所谓粉丝的大肆攻击,言语甚为不堪惹人反感。

    “李洋?是弄疯狂英语那个?”

    周舟翻了个白眼,“不是唐老鸭,是电影导演李洋。”

    “我怎么没听过?”

    周舟耸了耸肩,“人家是搞艺片的,他第二部电影‘盲山’十年前映,第三部电影‘盲道’还没映,你不知道也正常。”

    “盲山盲道,第一部是盲什么?”

    “是‘盲井’,王宝宝的出道作。这片子也是厉害,不但自己得了柏林电影节的银熊奖,还给宝宝弄了俩‘影帝’,虽然法国法国杜维尔亚洲电影节和泰国金鸟电影节听起来貌似有些lo。”

    冉旭不知道李洋,却知道‘盲井’,确切说是曾经看过宝宝的那段****,各种羞怯各种懵懂,看起来的确很有演技,当然也可能是本色反应。

    “呵,这些你都看了?”

    “没有,”周舟摇头,“我这个年纪,还不是看艺电影的时候。要不是那次黑粉事件,我根本想不起来还有这么一位导演,他的作品实在太少太偏了。”

    “也是说,”冉旭挠挠头,“你因为黑粉恨乌及屋?连带着讨厌幂幂,再也不看她的电影?”

    “那倒不至于,”周舟嘿嘿一笑,“黑粉只是部分原因,主要还是我长大了,过了追逐偶像明星的年纪。”

    “噗!”冉旭差点儿笑喷,“深刻的艺片你说年纪不够,浅白的偶像片你说过了年纪,还有啥是你不想看的?”

    周舟有些词穷,着急之下只得搬出“爱国大旗”,“还有韩综、韩剧、韩国电影!”

    抬手指着海报的“导演:创”,他说道:“如这部电影,这个‘创’其实是韩国导演尹鸿承,电影的幕后团队也大多是韩国人马,他们遮遮掩掩,还是逃不过群众雪亮的眼睛。”

    因为“导弹危机”,两国关系处在十年来的最低谷,韩国影视歌明星再也不能愉快捞金,幕后人员也是要么撤走、要么打码,“逆时”剧组同样不能违逆大势,只好低调处理换别名。

    迈步朝餐饮区走去,冉旭也是满心不解,“国内这么多导演和编剧,为什么还要找韩国人做幕后?”

    “你说错了,国内其实很缺导演,尤其缺乏商业导演和编剧,艺的老师教出艺的学生,科班出身的编导瞧不商业片,那些电影公司只好去港岛、去韩国找人,甚至把何囧、矮大紧、郭小四这些自带流量的外行人都拉进来当导演。”

    “不可能吧?大牌编导自然有的挑,新人还有拒绝的余地?”

    “这当然……”周舟默然,以他一知半解却是无法解答这个问题,最后灵机一动甩出一句万能答案:“当然是体制问题!”

    冉旭连忙伸手捂住嘴巴,另一只手撑着对方,笑得气接不住下气。

    实际,准大学生周舟的说法并没有说错,不用国内幕后还真是体制问题,不过却是整个影视体系的问题。

    国内的幕后人员培养是两套体系,一套是戏北电戏等专业影视学校的科班教育模式,一套是师傅带徒弟的师徒传带模式。

    因为历史原因,艺术院校过于关注艺术表达和思想价值,导致毕业生供应和产业实际存在脱节,编剧和导演关注学性和艺术价值,讲故事的能力稍有不足。灯光、摄像、录音、化妆、道具、烟火、特效等技术工种的“产量”和“质量”也和实际需求存在差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