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校长的工作

    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校长的工作 (第2/3页)

还有一些负责工商农林的外地领导主动索要邀请函,嘉宾名单颇为可观。

    那些领导其实早就坐在了车上,只等汤佳怡的车队下高速进入平县境内,便很默契地按照惯例排成车队,浩浩荡荡朝着南浦开来,前后只差了几分钟时间,却是不劳她久候。

    没有军乐队演奏,没有小学生献花,迎接过程很快完成,众人很快离开校门进入这座崭新的校园。

    南浦村是马竞祖宅所在地,为了回报家乡父老,马竞夫妇在前年开始筹划南浦中学,只要是户籍在南浦和城关街道的适龄孩子都能免费入学,一应合理开支均由夫妇俩承担。如有空余学位也会向本县其他地方的孩子开放,只是入学条件会适当提高。

    当初接到蜜蜂教育的申请,县教育局主动联系南浦村和马竞,想要把南浦小学也塞进来。后者虽然因为“南浦辣条”的走红以及马竞夫妇的私人捐助而走上发展快车道,师资力量教学水平位居全县之首,但终究是吃财政拨款的公办学校,要是能够推动合并,教育局就等于是摘掉了一个小包袱,能够把有限的教育拨款用到其他更需要的地方,比如机关小学什么的。

    几个亿的建校款都掏了,自然不在意每年增加几百万的运营费用,马竞没怎么犹豫就答应下来,然后蜜蜂中学摇身一变成为混合所有制学校,马竞个人出现金占据90%股份并将校董会席位及管理权委托给蜂教集团,县教育局出其他资源、南浦村出地皮各占5%,各自在校董会里占据一个席位,行驶监督权利。

    协议签订项目很快启动,村里知道学校的福利性质,没等人催就完成拆迁整地工作,全程没有碰到一家钉子户。而蜜蜂教育的施工款也给的爽快,几支工程队同时进场施工,只用不到一年时间就完成所有基建基建工作,又用大半年时间进行装修和设施安装,终于赶在新学年开始前通过多部门的联合验收,被准许招生办学,算是开创了又一个“蜂校速度”。

    学校建成开门,当初的主导者马竞夫妇自然要回来看看成果,可惜金砖峰会将至,不断有外国政要和商界代表团造访鹭岛,作为本地仅有的几家世界五百强之一,蜜蜂集团主动被动地接到了很多接待任务,马竞忙得实在脱不开身,只好让自家老婆顶上,然后汤佳怡就来了。

    虽然辛苦奔波,她却是不得不来。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在普里西拉陈渡过31岁生日后,“最有钱30岁以下女性”的头衔便被扣在她头上,随之而来的还有数量远胜从前的挑剔质疑目光与泛臭酸水。

    根据众位前辈的成功经验,想要抵挡这些攻击,最好的办法不是专注自己本身的事业,因为别人会说你是“借了男人的势,我上我也行”,相比之下,投身慈善的话效果就要好很多。这方面的工作他们其实早就在做,马竞夫妇和蜜蜂、佳境一直热衷于教育扶贫、教育济困,汤佳怡所要做的只是进一步加强工作量和曝光量。类似今天这样的活动她已经不知道参加了多少,早已经驾轻就熟。

    南浦蜂校提供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一贯制教育,计划开设50个班级个容纳两千名学生,校园规划因此偏向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幼儿部、小学部、中学部都有各自的教学和住宿设施,又共享办公楼、教师公寓、图书馆、实验楼、游泳馆、体育馆、体育场、餐饮洗衣等设施。小巧精致的校园旁边就是南浦新村的联排楼房,随便同框拍照就是一副新农村建设宣传画,只可惜天公不作美,让随行的县宣传部长急的直挠头。

    毕竟只是袖珍学校,众人没走多久就到了目的地,布置一新的室内体育馆,今次开学典礼将在那里举行。

    若说新学校有什么让人不满,大家很可能会把矛头指向建筑的外形。

    为了节省工期以及投资开销,这些楼馆场在马竞授意下都选择了成熟设计,只在细节处略做修饰,整体看来难免缺乏个性与新意。众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