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艺术品、工艺品

    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艺术品、工艺品 (第2/3页)

自己先玩,马竞站起来走向墙边。

    通话器其实是遍布各房间的内线电话,也能借助绑定手机固话接打外部电话,不过这次找他的却是张许瑶。

    时间倒退回5分钟前,张许瑶站在一楼录音室门前,看向门锁。

    “监测到访客,人脸识别通过,请进!”

    显示屏上刷过三行文字,门内传出锁舌收起的咔哒声。

    推门而入,首先映入眼帘的自然是遍布按键、推钮、旋钮的调音台。好在她没有密集恐惧症,看见它们只想到扑面而来的专业感以及壕气。

    正常的录音室更多依赖录音师个人的经验、灵感以及艺术修养,只要求设备设施够用、好用即可。一味追求最新最强,反倒会带来投资成本过高、已有技能和经验失效需要重新学习等问题,其实是得不偿失的。

    相比之下,热衷于追求新设备,不在乎金钱消耗和学习成本的马竞才是音频厂商最爱的客户。每有新型号完成设计,各家国际大厂都会第一时间给马老板发来邮件询问订购意向,通常都能得到至少一套的订单。所以出现在这里的设备绝对都是全世界最好最新的,除非又有新型号刚刚定型下线。

    当然,马竞才不是任凭坑瞒的“大水鱼”,他买这些设备学习使用方法,既是为了满足日渐严重的“信息松鼠症”,也是在为自家企业的产品升级寻找灵感。这些设备上使用的技术和理念,都会被他消化吸收后应用在蜜蜂和佳境精密的产品上面,虽然投入产出比实在难看,终究不能说这是赔钱爱好。

    汤佳怡一开始还偶有反对,在马竞实力全开使用这些设备帮她制作了一张个人唱片后,就再没计较过这个问题。那张唱片张许瑶家里就有,制作水准倒也配得上这些顶级设备。

    可惜这两口子毕竟是事业缠身的大忙人,不多的闲暇时间都拿来陪孩子,进棚录歌的次数少之又少。除了马竞偶尔进来为软件和游戏录制一些音效配乐,来的最多的反倒是张许瑶这个蹭设备的。

    这也是瑶大王得以制霸宅舞圈、翻唱圈的最大秘密。

    同样是业余歌者,其他人只能使用个人电脑在住宅房间里面录制,偶尔才能进一次专业录音棚。她却可以随便使用顶级录音棚,各自调音师的手艺和设备更是天壤之别,最终成品的精致程度自然相差巨大。有了足够精致悦耳的作品,观众和听众自然不吝于将“媲美原唱”甚至“气死原唱”的标签送给她。

    只是相应的,习惯了录音棚里嗓靓歌甜的自己,张许瑶已经沦为彻头彻尾的“棚虫”歌手,再也不敢在录音室外唱歌害怕吓到自己和观众,也算是有得必有失。

    收回思绪,她先关上房门,弯腰打开音频工作站,然后找到电脑桌面上最新版的录音棚使用手册,依样施为逐个打开各个设备进行预热。

    拉开椅子坐上去,她找到马竞说的那个歌曲文件,拿起监听耳机戴上,这才双击打开。

    听见吉他、键盘和架子鼓的合奏,张许瑶挑挑眉,果然变摇滚了。旋律、调子、节拍、配器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只能依稀听出熟悉的旋律片段,整体少了柔情多了力量感。

    等到歌手开嗓,唱出第一句“人生路上甜苦和喜忧,愿与你分担所有”,她却是忍不住头皮发麻。

    歌词没变,变得是嗓音,不复记忆中的温润舒缓,听在耳中只剩沙哑与豪迈,却是让她想起了演唱女足战歌的那位华语天后。

    暂停播放,她在曲库里搜索《风雨彩虹铿锵玫瑰》打开,越发觉得两首歌有些相像,就像是以前者为基础,把“阳光”的歌词和旋律片段硬塞进去似的。不但曲风近似,就连歌手也像是同一个人。

    心生疑惑不问不舒服,张许瑶摘下耳机找到通话器就给马竞拨了过去。

    内线电话很快接通,她开口抱怨起来:“哥你这也太敷衍了事吧?”

    “怎么,不满意?”对面的马竞似乎有点儿小误解,很随意给出解决办法,“不满意没关系,看到播放器上的标签云了没有?把你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