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纷纷扰扰芯片圈

    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纷纷扰扰芯片圈 (第3/3页)

片才在上半年通过科技成果评价,距离投产上市替代进口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后者新建的存储芯片厂房还没封顶,就算投产也没法第一时间推出高规格闪存芯片,同样属于不解近渴的远水。

    抱怨过三星和高通的恶劣吃相,老魏又把炮火转到intel和arm身上。

    “好不容易消化了内存闪存疯涨的成本,现在cpu又出问题,还真是不让人省心。”

    今年6月,谷歌领导的project zero黑客团队向intel(英特尔)、amd、arm等处理器厂商披露了两个cpu漏洞,只存在与intel芯片里的“熔毁”(meltdon)和更加普遍的“幽灵”(spectre)。处理器厂商之后,苹果、微软、linux基金会、蜜蜂这些操作系统厂商也相继得到消息,全都投入到解决这两个漏洞的工作中去。

    “呵,”听见他的抱怨,马竞也是叹道:“这也是没办法,漏洞早就存在,只是谷歌和intel脑袋比较大,当了那个扯皇帝新装给孩子和那个皇帝罢了。”

    正如马竞所言,这两个漏洞的确早就存在了,只是一直没有受到重视。

    1995年,dec的alpha 21264处理器横空出世,凭借乱序执行技术在每个周期内同时处理四条指令,一举将处理器主频推到300mhz,看呆了intel、amd、ibm等处理器厂商。

    后来dec的小型计算机业务被日渐兴盛的微型计算机打败,自身在1998被pc厂商康柏(paq)收购,结果后者消化不良没能整合两家风格迥异的公司,又在四年后被惠普(hp)收购,dec、康柏品牌也被束之高阁。若非全球第一超算“太湖之光”使用了源自alpha 架构的技术,这家昔日豪强根本不会被人想起。

    虽然alpha架构没能取得商业成功,它的制胜法宝乱序执行技术却被intel、amd、mips、ibm、arm等厂商发扬光大。时至今日,分支预测、乱序执行、投机执行三大技术俨然成为高性能处理器的标配技术,没有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

    传统的编程需要程序员精通硬件,使用0101的机器码编程,后来出现的汇编语言乃至c、java等高级语言,固然极大地降低了程序员的工作负担,却也导致程序过于呆板,不能良好的发挥处理器性能。

    针对这种情况,处理器开发人员准备了三大技术:分支预测能让处理器推测下一步程序最可能跳到哪个分支;乱序执行让处理器不按程序原来顺序执行指令,有可能提前完成工作;投机执行能先期执行预测的程序分支,更好的提前完成任务。有了这些,处理器在面对僵硬程序时将会变得灵活机动,进而显著提升执行效率和性能。

    只不过,乱序执行也不全是好处。

    处理器提前读取并执行指令,同样给了非法指令绕过防御措施提前运行的机会。通过构造合适的指令,黑客可以借此访问指定的敏感数据区域,进而可能实现提升权限、攻破系统。

    之所以漏洞存在20多年没被发现,一来是以前有筛子一样的indos,黑客不缺好用的漏洞;二来这个漏洞的进入门槛太高,需要精通cpu指令,一般人玩不来;三来也是利益使然,云计算的高歌猛进引来黑客圈子的关注,然后就有人开始借助这类漏洞对云服务器进行“旁敲侧击”。

    有漏洞自然有补丁,现在业界的做法就是修改操作系统内核,给乱序执行、投机执行操作上保险,只是这样固然安全,却必然要付出性能损失的代价,好在受影响最大的是老机器和云计算厂商,对普通用户的影响相对较小。

    “啧啧,”放下茶杯,魏怀亮忽然冒出一句:“mtk眼看着就要凉凉了,想不到这波又赢来新的转机,8核a53完美避开幽灵漏洞,或成最大赢家!”

    作为主打能耗比的低功耗内核,arm的cortex-a53采用传统的顺序执行机制,显然不会受到漏洞影响。

    实际上,作为一款优秀且经典的内核,a53应用非常广泛,高通、海思、蜜蜂半导体也有采用,mtk怕是还要凉。 2k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