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十五章 蜜蜂矿机

    第一千二百十五章 蜜蜂矿机 (第3/3页)

它不会被人查封注销;它的数量限定为2100万枚,只会通缩不会通胀,几乎不用担心“钱不值钱”的问题。

    只可惜,这种设想太过理想化。

    去中心化的交易系统,天然会威胁到传统银行的利益以及他们背后的国家法币体系,必然会招致传统银行业的敌视乃至国家层面的监管限制。今年以来,“人民很行”就先后叫停了比特币交易平台和ICO交易。

    抛开这些政策风险不谈,比特币本身在技术上还存在一些顽疾很难克服。

    货币作为交易媒介,其流通总量应该和市场上的商品总量挂钩,钱多货少钱不值钱,钱少货多货不值钱,都会对经济系统造成影响。世界各国之所以放弃金本位,就和黄金产量限制经济增速脱不开关系,为了保增长促就业拉选票,各国官方只能放弃最为稳定、真实的金本位,转而发展国家信用背书的法币。

    因为总量恒定、获取成本越来越高,以及炒家入场,比特币价格在2014年后开始大幅走高,通缩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

    前几年,矿工可以轻易挖到大量无主比特币,比特币的单价极低交易也很不活跃,到了今年,随着无主比特币产量的衰减,每个币的单价已然涨到一万美元以上。相对应的,按照数据量计费的“微量”手续费也因此变得水涨船高,进而将比特币从小额支付领域挤出。

    另外一面,作为分布式账本,比特币及其众多模仿者存在着效率短板。

    帐本分布于世界各地,每一笔未经认可的交易都需要全网广播,发送给矿工的电脑,每一笔交易都必须得到大多数矿工的确认才能正式生效,也就是说参与者越多、越流行的加密货币,其交易效率就越低。

    由于比特币刚诞生时币值极低,只需几美分就能买到一个比特币,用这些“钱”充当手续费可以制造几百笔交易数据,进而导致矿工电脑卡顿交易网络拥堵,因此被形象地称为“花粉攻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本聪”提议将区块大小限制在1MB,却也让比特币付出效率进一步下降的代价。

    比特币网络大约每10分钟生成一个数据区块,按照每笔交易平均250字节计算,1兆字节的区块只能记录4096笔交易,也就是说比特币网络平均每秒只能承受不足7笔交易,实在是有些小得可怜。矿工按照手续费多寡,依次打包交易记录生成区块,所以想要让交易尽快完成,就需要不断提高手续费。

    这也是比特币扩容问题吵了好几年一直没能出现定论的原因,开发者、矿场、大庄家,各自都有自己的利益考量,自然难以达成一致。

    “原来是这样,”金诚点点头,表示了解了。

    “说这些做什么?”郭明却插话进来,“我只想知道淇哥你是怎么炒币赚钱的!”

    “对对,我也想知道,”邓盛云立即点头附和。

    他们只知道某人因为炒币大发了一笔,具体多少却不清楚。

    “嘿嘿,”方俊淇奸笑着,“我既不挖矿,也不炒币,看着差不多了卖上一两个币就行了。”

    “那你的币又是怎么来的?”金诚敏锐的抓住了重点。

    “当然是别人给的,”方俊淇咧嘴笑着,“那个10000比特币买披萨的故事,你们都造吧?”

    江湖传闻,2010年5月22日,有个程序员花费10000枚比特币购买了2个披萨。随着比特币的疯狂升值,这两块披萨的“价值”也在不断刷新,每到这个日期,就会有人专门发文纪念所谓的“比特币披萨日(Bitcoin Pizza Day)”。

    价值千万上亿的披萨是否存在不得而知,但2010年时比特币的确超级便宜却也是事实。

    然而另一个事实是,即便当时比特币超级便宜,普通人也不可能花钱去购买这种有着很大不确定性的“投资品”。反倒是那些家有余财的有钱人,很可能会随便用“零花钱”买一些当作风险投资。

    马竞手上就持有相当数目,方俊淇、张许瑶以及其他亲近友人都曾得到过他的馈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