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一个菠萝

    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一个菠萝 (第2/3页)

于防御策略推出的“特价版”、“拼购版”,也有出自二三线企业的新品牌,虽然总数不如当年“百团大战”那般夸张,却也称得上热闹。

    心里清楚这些,当汤佳怡听马竞说拼购无可阻挡,她第一时间便怀疑起了某人这话的动机,除了打算跟风,别的可能实在太低。

    “是有这想法,”后者闻言轻轻点头,在她旁边坐下,语带怅然道:“当初错过投资机会,现在只能想办法自己弄一个。”

    蜜蜂和佳境的风险投资部门由马竞本人直接管理,主投方向也是他更加熟悉的信息电子和农业生物,对于拼购这类流通企业关注不足兴趣不浓,却是错过了一匹大黑马。

    “嗯哼,”随手把饮料瓶放在小桌上,汤佳怡追问道:“打算让蜜蜂甄选出拼购模式?”

    “还在考虑,但肯定不会和甄选绑定,”马竞摇摇头,“有严选前车之鉴在那里摆着。”

    拼购模式的崛起并非一日之功,狗东还有猪场严选早在两年前就各自上线了拼购功能。然而他们的拼购都依赖既有合作伙伴供货,品牌和质量有保障,却无法提供有杀伤力的价格,两年下来差距反倒越拉越大。

    “说起来,拼购和严选其实颇为类似,都是面向工厂的2M模式,不过一个在意品质、一个在意价格,却是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既然直接融合效果不好,那就把它们分开,专门做个对接白牌工厂的低价版甄选。”

    所谓“白牌”就是不存在品牌的意思,后来也泛指商标缺乏知名度有等于无的情况。因为忽视设计和质感,也不在品牌营销上花钱,白牌产品往往具有很强的价格竞争力。

    以往时候,白牌企业大多走出口路线,靠着低价争取外国客商订单,然后把品牌和销售交给客户去负责。大到计算机服务器、小到一次性打火机,他们都能制造并出口。08年后国际经济形势趋于恶化,主要市场又不断提升进口产品标准,这些企业接单受挫,只能谋求“出口转内销”。

    有实力的白牌企业不是推出自有品牌,就是被严选类电商收编,剩下那些缺乏实力的厂商只能扎堆涌进新冒头的拼购平台,然后继续用熟悉的低价战术疯狂厮杀。

    “之前做出口,他们面向的是精明的国际商人,虽然力求低价,却不敢把质量压得太低。现在厂家直接面向消费者,总有人忍不住使些歪招,然后各种缩水、各种傍名牌,固然效果明显却也弄得乌烟瘴气。所以我们的计划,便是代替国际商人的位置,通过平台监管确保入驻产品达到国家强制标准,藉此达到质量和价格的新平衡。”

    听完马竞的计划,汤佳怡却是忍不住蹙起眉头,“商品种类那么多,很多还是非标产品,你打算用多少人手去做筛选和监管?然后又怎么确保工作人员不会和厂商勾结?要是弄到最后钱花了不少,质量还是得不到保障,那可就尴尬了。”

    “的确存在这些可能,”马竞点点头,“所以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做。我们有做甄选积累的经验,初期再将品类限定在比较熟悉的虚拟商品、3C电子及耐用小商品上面,问题应该不会太大。”

    说到这里,他忽然叹了口气,“别人都说拼购火爆表明一些人正在‘消费降级’,还到处搜集那些家境不好用户的买家秀传播取笑。实际上,能够把这部分用户从地摊小集市吸引到网购平台,本身仍然属于‘消费升级’。不过这轮升级强化的主要是商品丰富度,我的目标就是补上质量这块短板。”

    汤佳怡同样轻叹口气:“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个目标定的有些高了。”

    “没关系,就算最后失败也无所谓,就当做公益了。”

    “嘿!”汤佳怡失笑摇头,“你真要立这个flag?”

    曾经有人采访某共享单车公司老板,问及要是企业失败怎么办,后者豪迈回答就当是做公益了。三年时间过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