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 房东不好当

    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 房东不好当 (第3/3页)

还有着国人传统的“土地情结”,却是脑子一热就将其收入囊中。

    然而真等到资产过户,他们才发现这座农场纯粹就是个赔钱货,农林产品的产出根本无法覆盖农场的维护开销,需要不断往里面贴钱。

    还好马竞夫妇并不是普通农场主,通过卖力开发面向国内游客的旅游业务,雪松农场如今已经实现盈亏平衡,距离产生盈利也是不远。

    此时听汤佳怡这么说,马竞却是露出一抹古怪笑容,将手中梨核丢进空碗,这才一边擦手一边说道:“那个已经卖掉了,你不知道么?”

    “已经卖掉了?”汤佳怡疑惑看他,“什么时候的事情?”

    “大概是年初谈成的,正好赶在卑诗省新一轮加税之前。”

    听他提起这茬,汤佳怡也是忍不住叹了口气:“说起来还是老外实诚,看待炒房团就像抹布一样,用过就扔绝不含糊。”

    加拿大地广人稀,温哥华也是如此,它的市面积有115平方千米,人口却只有60来万。若是将范围放大到整个大温哥华地区,人口固然增加到二百多万,面积却也膨胀到了近3000平方千米,密度依然很低。除了港口区、商业区等核心地带,温哥华其他地方都容易给人建筑稀疏、少见高层建筑的感觉,“温村”之称也是由此而来。

    除了建筑稀疏,温哥华的房地产市场也和美国城市类似,有钱人倾向于住在城郊甚至山上,市中心反倒遭受嫌弃,拥挤着大量专供低收入人口的低层建筑。而因为土地私有,市府想要推动旧城拆迁、发展立体交通也是困难重重。

    好在办法总是比困难多,温哥华市很快找到了解决办法,那就是引入亚洲炒房团。东亚有钱人没有经过汽车文化长期熏染,比起偏僻市郊更愿意购买交通方便、商业配套齐全的市中心房产。

    东亚各国尤其是来自某兔国的投资客竞相购买,很快就将市中心的房价推了起来。这样一来,即便温哥华的房产税率只有0.24%,周边房价上涨也能导致本地住户的生活成本上涨,进而逼迫他们卖房走人。

    等到穷人搬走,开发商再将低层建筑推倒建设更加受到亚洲人喜欢的高层公寓和写字楼,房价还能再涨一波。靠着这样的操作,温哥华的住宅物业基准价格从14年的60万加元一路涨到了16年的90万加元。

    然而炒房团的到来固然打动了GDP和城市改造,却也导致物价升高、大量民众被迫搬迁。是以温哥华从16年8月开始针对海外买家征收15%的外国购房税以及1%的空置税。看到加价似乎没能挡住歪果仁的买房热情,温哥华所在的卑诗省索性将外国购房税提高到20%,空置税也翻倍变成2%,相当于本地人房产税的8倍。

    虽然雪松农场僻处市郊,不属于炒房热点地区,却也同样受到加税波及。看到温哥华房价先跌后涨,马竞连忙吩咐相关公司将农场挂上网,然后赶在新一轮加税之前成功脱手,并将所得现金注入温哥华工作室,帮助后者扩大规模。

    “还好卖掉了,”汤佳怡轻叹口气,感慨说道:“持有外国物业还真是麻烦,不光要考虑经济形势、价格走势,还要考虑法律、气候以及当地舆情。可恨那些投资中介只爱强调外国房价有多低、环境有多好,却从来不提那么好的房子为什么价格那么低。”

    “人家就是吃这碗饭的,要是把实际情况摆出来,投资意向吓跑了谁来负责?”

    “嘿!”汤女士忽然冷哼一声,“他们不做我来做,回头就找人弄个网站出来,专门分析外国房产的持有成本还有风险,反正咱不缺这方面的情报。”

    “你还真是闲得慌,”马竞闻言只是摇头感叹,“有这闲工夫,还不如让孤云服饰多做些新款出来。马上就是新年,原创的国风裙子应该会受到跨年演唱会嘉宾的欢迎。”

    汤佳怡白他一眼:“这还用你说?我们早就在做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