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砍掉长尾变尾根

    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砍掉长尾变尾根 (第2/3页)

旧事重提,希望叫停那些过于理想化的做法。

    轻轻摇着头,她看着对方说道:“Hulu模式、头部剧策略其实没啥大问题。主流视频网站都有应用P2P插件,短时间密集观看可以有效降低流量成本,倒是蜂视那样搞什么冷门长尾,流量成本积少成多反而更高。”

    “同样是长尾产品分发,亚马逊和阿里可以成功,YouTube到现在还在亏损,原因就在这里面!还有短视频和直播也是,要是平台上全都是一万粉以下的主播和拍客,那些平台肯定早都倒闭消失了!”

    所谓长尾效应(英文:Long Tail Effect),指的是个性化的,零散的小量需求看似不起眼,然而一旦将它们聚集起来,同样能够形成一个堪比流行市场,甚至远甚的大市场。

    只可惜,想要实现长尾效应却也不太容易。个性化的尾部需求固然有着可观的总量,但是开发难度也是非常巨大的。

    众所周知,当商品可以规模化生产、大排量销售,附加其上的设计制造、仓储物流成本反倒可以不断摊薄,越是流行越是赚大钱。然而“长尾”需求由众多差异化、个性化需求聚集而来,却是天然就不具备大量生产销售以摊薄成本的能力。

    放在以往,经营者只能尝试通过转嫁成本,让消费者为他们的个性化需求买单。然后就有了高级定制服装、限量手工机械表,以及深受文艺青年追捧的各种“家族传承手作物”。由于需求和产能都很有限,这类产品只能长期保持在“小而美”状态。

    直到互联网时代到来,亚马逊因为将书库搬上网络而有效拉低了冷门书籍的仓储展示成本,这才通过开发长尾“贫矿”发家致富,进而使得长尾效应受到广泛关注,成为一代互联网人深为信服的终极梦想。

    然而事实却打了很多人的脸,网络固然可以降低诸多成本,可若是产品本身还有其他成本,网络带来的降本效果就可能大打折扣。正如汤佳怡所言,长尾效应的弱点在视频领域表现最为明显,头部内容热度聚集,可以有效摊薄购片、宣传和分发成本,小众长尾内容没有宣传播放稀少,虽然采购成本和流量成本相对微小,加起来同样颇为可观。

    “流量问题确实有些麻烦,”马竞也是忍不住轻叹口气:“当初杰德·迈克卡勒伯发明电驴协议、布拉姆·科恩发明BitTorrent协议,想的都是绕开中心服务器,让所有人参与进来共同分享文件和信息,结果发展到现在,P2P反倒成为巨头削减成本的工具,想想也是挺讽刺的。”

    “还不是你们这帮程序员不给力?”汤佳怡丢给他一对好看的白眼,“克卡勒伯跑去玩区块链,又是发币致富又是搞交易所混得风生水起,然后科恩也有样学样搞了个新的虚拟货币出来。曾经受人敬仰的天才程序员都这样,那些天天996还不敢辞职,唯恐社保房贷断供的普通程序员就更不用说了!”

    讪讪地摸了摸鼻子,马竞觉得还是应该替程序员这个群体辩解一下,“人的注意力和时间终究是有限的,用户时间越来越碎片化,互联网内容反倒出现中心化聚集、傻瓜化获取的趋向,这是大势所趋,无可避免的。”

    想了想,他举了个两人都很熟悉的例子:“以前的PC游戏玩家为了玩盗版,可以忍受挂机下载好几天、可以满世界搜集各种补丁,对于语言和bug的容忍度也非常高,甚至有人为此自制补丁、自学外语。换成现在情况就不一样了,下载太慢秒删任务、bug太多卸载不解释、语言不支持果断差评,付款下载越来越方便,大家反而变得急躁了。”

    “还有音乐也是这样,以前的音乐爱好者会不厌其烦地删除替换MP3里面的歌曲,为了找歌、找歌词、配封面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也不会觉得自己吃亏,换成现在的歌迷,看到歌单里的热门歌曲变灰,立马卸载换播放软件不解释。”

    “既然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