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五章 声音的文章

    第四百五十五章 声音的文章 (第2/3页)

20000赫兹的声音称为超声波,但通常20岁以后耳朵对高频声音的感知灵敏度就在不断下降,“超声”的频谱其实是在扩大的。

    有趣的是,婴儿时期则是人耳朵灵敏度最高的时候,对极高音和极低音都有很灵敏的反应,但是随着年龄增大进入儿童期这个“能力”就会消失。研究人员猜测可能是生活中处在这两个人区段的声音,“污染”损害了婴儿脆弱的听觉器官,使其变得“迟钝”了。

    马竞安排给自家女儿的“工作”,就是试听一些高频声音信号,如果这些声音她也听不见,那么其他婴儿也会听不见,而青少年成年人就更加听不见了。

    当然这道分界线马竞早就找到了,他现下是在重复测试分界线的变动情况,以防最终产品出现意外情况。

    利用不同人群对声音敏感度的不同,可以开发出一些很有意思的东西,不如说开发出了“未成年人驱赶噪音”,内含大量高频声音可以对青少年造成“噪音攻击”,使其感到烦躁自觉远离少儿不宜的地方,而听不见超高频的成年人则不受影响。同样也有国外学生使用这个原理制作成了“青少年专属铃声”,可以有效避免上课时手机发出的声音引来老师愤怒的目光如果老师先生女士够老的话。

    马竞在智珠手链上同样应用了类似的原理,他发掘出了手机声音系统上被“闲置”的高频区域,把它们用于信息通讯。

    对于人的声带来说,它发出声音的频率范围当然是得在人耳的接收范围的,不然就没有意义了。通常人耳对1001到4001赫兹的声音最为敏感,即使很低的音量也能够分辨出来,而低音和高音的辨识能力就要差很多了,而日常对话的频率恰恰是是在501到3001赫兹之间,语言的听和说匹配地相当好。

    而对电子产品来说,它们的工作频带自然也要根据用途的不同而做不同的设计,电话、广播、电视机、普通录音机等产品自然要尽量覆盖这个区间。像是模拟通信领域就规定工作频率在300到3400赫兹之间,确保可以清晰地采集、重现人们说话的声音。虽然现在的手机都已经是2G3G乃至4G的数字电话了,但是所使用的语音编码技术AMR的工作频带依然和以前没有区别,运营商表示要到下一代VoLTE技术应用后才会拓展工作频带,带给用户更好更自然的通话体验,那时候语音通话信号完全通过4G网络进行传输,和大家在线听歌差不多(当然连接稳定性可靠性要求更高),自然可以提高通话码率和音质。

    因为MP3铃声以及手机视频的兴起,3的采样率一般是44100赫兹达到CD音质,理论上可以采集到最高22000赫兹的声音,已经进入了超声波区域。

    对于一个成年人的耳膜来说,它事实上很可能分辨不出15000赫兹以上的高音,更别提22000的超声波了,但是他的身体却可以。

    无论是什么频率的声波,它首先是振动产生的机械波,蕴含着能量,空气中的声音不但作用在耳鼓膜上面,还作用在人体的肌肉和骨骼上。因为人耳对低频声音不敏感,听起来一样大的声音,低音的能量实际更大,这就是为什么摇滚乐、舞曲可以给人力量感能量感,让你心跳也跟着节奏鼓点一起嗵嗵跳的原因,的确是有很大强度的声能正作用在你身上呢!

    要是能量再大些,就变成传说中杀人于无形的隐形杀手声波武器了。

    同样的,尽管人耳对超高音声波不敏感,但是这部分声音依然可以通过空气振动作用到人体身上,进而穿过颅骨给里面的大脑造成特殊刺激,使人感受到这部分声波的存在。虽然它们的强度很小,很多人感受不到其存在,但却是音色的重要组成部分,赋予声音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