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技术宅马某

    第四百七十二章 技术宅马某 (第3/3页)

肩膀上”。跟随模仿成功者可以做得很好,而那些真正具有开创性的研究,他们就要抓瞎了。

    想到这里汤佳怡就感到万分郁闷,忍不住敲了马竞一下:“对了,你的小马汽车和马氏太阳能呢,研究的怎么样了?”

    听见这个问题,马竞脸上的洋洋得意顿时凝固,愣了一下他才说道:“还要啥自行车?”

    蜜蜂研究院成立几年来,开设了无数课题,有的取得成功变成了产品和专利,有的勉强完成了算是积累了经验。也有不少项目失败了,原因多种多样,有的是研究遇到瓶颈暂时绕不过去,有的是评估后发现经济效益不佳主动放弃。不过依然有个别项目,明明具有这两个失败之因,却一直没有被取消,反而继续获得源源不断的拨款,这里面就有电动汽车和太阳能电池项目。

    虽然马竞单独成立了小马运输专门负责运营从汽车快艇到飞机的海陆空交通工具,但这些设备的相应技术其实都来自蜜蜂研究院,后者接受小马公司的合作研究邀请,拿钱替人干活。本来这么做是为了树立典范,向其他外界公司表示蜜蜂开放科研资源的态度,不过让人郁闷的是,双方第一个合作项目“小马汽车”就出了问题。

    第一代小马汽车是所谓的“场内车”、“代步车”,是低标准宽要求低成本低售价的产品,除了车载电子产品比较丰富以外,和其他“老年人代步车”并没有什么区别,开发难度自然很小。成功来的太轻易,大大提高了合作双方的心气和心理预期,于是当媒体吹风说交管部门有意限制日见泛滥的无牌代步车时,他们立即下定决心,要上马真正的电动汽车项目,要造就造像特斯拉那样的纯血电动车。

    原型车很快造出来了,然后就是按照国家要求,开出去天南海北地跑一圈做路试。

    结果嘛,自然是摔了一个大跟头因为缺乏经验,路试过程中毛病不断,之前乐观期待的一年定型自然成了浮云。

    原来的时间预期本身就不靠谱,传统汽车公司推出一款新车都要5年时间,当时考虑到车厂换代慢是为了多赚钱,而电动车子系统更少可以节省大量开发时间,才夸下这样的海口,结果却被现实好好教育了一把。

    缺经验其实不算大问题,虽然马总在财富榜上的排名下降了一点,但丝毫不影响他土豪的本性,得到追加投资的小马公司后来从国内外挖了不少专业造车的,既有汽油车出身的也有搞电动的,这帮人都被送到蜜蜂汽车研究中心,组成一个多国部队正在重新设计新的小马汽车。因为是推翻重来,短时间内是看不到蜜蜂的电动车了。

    “为了不让粉丝们久等”,小马公司在原定的发布日期发布了另外一款车有两个轮子的小马智能自行车。亲,带地图能导航,有雷达可测速还能够测量卡路里和空气污染指数的自行车你要不?

    不管怎么样,小马自行车总算是推出了,而且卖得还不错,勉强算是让小马运输的海陆空产品线齐全了,天上有多轴无人机,水里有水翼快艇,陆地上有智能自行车。

    而马竞和蜜蜂更加重视的另一个重点项目,太阳能计划的表现更像是一个“难兄”。

    太阳能研究开始的更早,但是成果却是寥寥,除了搭配太阳能的智能感光转向架卖出去了不少以外,就再没有什么大的成就了。

    问题的原因还是出在马竞身上,他们的技术路线既不是高成本高污染的多晶硅和单晶硅,也不是时下最为火热,生生造出一个新首富的薄膜太阳能,而是马竞拿出来的仿生太阳能。虽然环境成本比前者低,能量转换效率比后者高,但是到现在蜜蜂还没解决这种新技术的大规模生产问题,自然谈不上销售产品收回成本了。

    还好的是,除了部分员工和用户,外界并不知道蜜蜂搞过太阳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