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三章 南瓜

    第六百四十三章 南瓜 (第3/3页)

怡却是毫不犹豫戳穿某人严人宽己的伪装。

    自从70年代首次举办以来,纽约曼哈顿岛格林威治村(GreenichVillage)的万圣节大游行越来越火爆,高峰时可以吸引到超过200万游客前往观赏,使得10月31日成为不亚于12月31日的纽约节日。

    格林威治村曾经是美国的反文化中心,当时住着很多与主流格格不入的作家和艺术家。不过随着房价上涨,当初那些反主流的先锋艺术家都搬去了更便宜的东村,后来搬进来的是更加大众更有市场的咖啡馆、旧书店、唱片店,文艺范儿虽然得到延续,却从先锋反叛变成了追忆怀旧。

    看见老婆摆出要翻旧账的姿势,马竞连忙说道:“其实我当时也就是好奇去看看罢了,后来再去不都带着你么?”

    不带老婆去不行啊,那地方可是和旧金山并称基友之家,虽然马竞只是去看传说中200万人共赏的万圣节大游行的,但在某些八卦人士眼中这却是某人出柜的标志,所以马竞后来学了乖,每次都带着汤佳怡。也就这三年因为怀孕带小孩的关系,才没有去成。

    末了他又转移话题,晃了晃手上的小灯笼,问道:“老婆大人啊,咱们家晚上要不要也过一下万圣节啊?”

    “万圣节在国内没气氛,要是人家没有准备贸然上门岂不是很尴尬?”

    就像12月25日圣诞节的重点逐渐转移到24日晚间的圣诞前夕平安夜,并且有力促进了苹果、玫瑰和杜老师的销量一样,11月1日的万圣节(Hallomas)也逐渐被前一天的万圣节前夕(Halloeen)所取代。

    特别是在这两个节日发源地以外的亚洲地区,这样张冠李戴的现象尤为严重,很多人甚至把Halloeen当成了正牌万圣节。

    传统上,Halloeen是小孩子们的节日,这天晚上他们会被家长打扮成妖魔鬼怪的样子,提着南瓜漏刻的鬼怪灯敲开邻居家的房门,说着TrickorTreat(不给糖便捣蛋)”的“威胁之语”索要糖果。

    而他们的要求总能够得到满足,因为那些乐意过万圣节的人会在门口点亮南瓜灯,看到南瓜灯再去敲门,肯定能够得到准备好的糖果。作为社区文化的一部分,万圣节糖果消耗量也间接反映着邻里关系情况,如果这户人家住的不是太过偏远的话。

    据说美国人每年在万圣节上花销好几亿美元,这些糖果还有角色扮演道具,把这个节日变成了仅次于圣诞节的第二大消费节日。这两个节日,也因此同样富有东方元素,挂满彩灯和礼物的塑料圣诞树还有那些千奇百怪的角色扮演道具,不是MadeinChina就是MadeinHongKong(产自内地或港岛)。

    马竞手上拿着的几个南瓜灯,就是国内厂商生产销售的,梁老板送给马家小朋友的纪念品。不过小家伙们只把它们当成有意思的奇怪灯笼,和正月里玩的那些彩灯没有任何区别。

    虽然如梁老板这样的商家,都在有意无意地推广着这些洋节,但是万圣节显然是和感恩节一样有些水土不服,在亚洲基本没有多少存在感,远不如圣诞节、情人节和愚人节有知名度。如果不是游戏玩家或者动漫爱好者,通常不会在意这个节日。

    只是游戏玩家,特别是网游玩家关心这些“冷门”节日的目的并不在于其本身,而是那些实惠有趣的节日礼包进而节日活动,不管是舶来还是传统,只要运营商舍得投放节日资源就是好节。

    像是蜜蜂游戏就在10月最后一周里搞起了所谓的Halloeek万圣周,通过各种“中西合璧”的游戏活动投放了东西南北瓜造型的奇葩头饰,虽然样子丑萌丑萌的,但是看在属性给力的面子上还是得到了玩家的喜爱,同时在线数据明显提升。